褪黑素对倒班、时差、老年失眠有辅助作用,但效果因人而异,长期使用可能抑制自身分泌,建议短期低剂量(0.5-3mg)并优先改善作息和 CBT-I。
深夜辗转反侧时,你是否曾听说过 "褪黑素" 这个名字?作为近年来备受推崇的 "助眠神器",它被贴上 "天然""无副作用" 的标签,成为失眠人群的热门选择。但褪黑素究竟是科学良药,还是营销神话?下面我来为你揭开它的真实面目。
褪黑素的作用是什么?
褪黑素是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其核心功能是调节昼夜节律。当环境光线变暗时,松果体开始分泌褪黑素,向身体发出 "入睡信号";天亮后分泌减少,帮助唤醒。这种天然激素在倒班工作者、老年人、跨时区旅行者等人群中可能不足
褪黑素真的有效吗?
对以下人群有中等证据支持
1、倒班时差者
2、跨时区旅行者
3、老年人
对普通失眠者效果有限,仅能缩短约 15-30 分钟入睡时间,且长期使用可能降低自身分泌功能。
关键限制:约 30% 人群无反应,过量可能引发心悸、头痛,建议短期(<4 周)、低剂量(0.5-3mg)使用,优先通过调整作息和 CBT-I 改善睡眠。
褪黑素的常见误区和风险警示
常见的误区:
褪黑素是天然激素,没有副作用"→ 可能引起头痛、头晕、日间嗜睡,长期使用可能抑制自身分泌
褪黑素能治疗所有失眠"→ 仅对生物钟紊乱型失眠有效,对焦虑性失眠无效
药物的相互作用:
与抗抑郁药、避孕药、抗凝血药同服可能影响效果
酒精会降低褪黑素吸收率
有没有比褪黑素更有效的睡眠办法?
1、睡眠卫生改
固定作息时间,即使周末也不例外
睡前一小时原理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保持卧室黑暗、凉爽(18-22℃最佳)
2、饮食调整
晚餐避免咖啡因(午后不喝咖啡)
适量补充色氨酸(牛肉、坚果、香蕉等)
3、认知行为疗法(CBT-I)
通过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等方法重建睡眠规律
长期效果优于药物,复发率低
结语
褪黑素并非 "万能安眠药",而是特定场景下的辅助工具。真正的睡眠健康,需要建立在规律作息、心理调节和科学认知之上。当失眠持续困扰时,与其依赖补充剂,不如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 -- 毕竟,最好的安眠药,往往藏在日常习惯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