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发补率飙升386%!械企如何跨越新注册时代生死线?
在医疗器械行业迈向智能化的浪潮中,网络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核心议题。
近年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相关行业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趋势:网络安全发补率急剧攀升,从2022年的7.2%增长至2024年的34.1%,增幅高达386%,超越了生物学评价,跃居为首要发补原因。
不难发现,网络安全已成注册最大拦路虎。
● 深度剖析:数据背后的逻辑与警示
深入探究,我们发现网络安全问题的频发并非偶然。以2024年二季度为例,因网络安全缺陷而撤回注册申请的医疗器械案例激增210%,达到59例,这一数据无疑为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数据来源: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疗设备网络安全风险白皮书(2024版)》/行业数据报告)
更令人深思的是,撤回案例中不乏AI医学影像设备、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等高端医疗器械,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网络安全漏洞的普遍性,更凸显了其在关键医疗领域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 案例聚焦:实战中的教训与启示
案例一:某国产AI医学影像设备的对抗样本测试缺失
发补原因:因未能提供对抗样本测试报告而被撤回注册申请。
这一案例揭示了AI医疗器械在网络安全测试方面的不足。对抗样本测试是评估AI模型对恶意输入(如对抗样本)鲁棒性的关键环节,其缺失直接反映了企业在网络安全设计上的疏忽。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注册进程,更可能为患者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案例二: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无线充电协议漏洞
发补原因:无线充电协议存在中间人攻击风险。
这一漏洞的暴露,再次敲响了医疗器械无线通信安全的警钟。攻击树分析及临床场景渗透测试是识别并修复此类漏洞的有效手段,但其缺失却暴露了企业在网络安全测试与验证方面的不足。
不仅如此,还新增了诸如"手术机器人诊疗日志篡改(CVE-2024-4012);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泄露(未实现数据本地化)"等其他高危案例。
● 破局指南:构建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的坚固防线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医疗器械企业急需采取更加专业、系统的措施来构建数字时代的坚固防线。以下给出几点建议:
➢ 深化法规理解并遵循
在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监管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作为企业来说,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法规及标准的最新动态,确保产品设计、测试及注册流程严格遵循监管要求。
➢ 强化安全设计与测试
作为企业来说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融入网络安全思维,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机制及安全编码实践,确保产品的内在安全性;同时,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测试体系,以全面识别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 建立应急响应与监测机制
企业应构建高效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处置及报告等环节。通过实时监测网络安全态势,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确保产品的持续安全性。
➢ 寻求专业合作与支持
与专业的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测试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丰富的测试经验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能为您的产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