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也需要“亲兄弟明算账”,既要算清政治政策账,还要算清经济分配账,才能确保医共体内部管理的“顺畅”,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运营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构建?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顾问
提示:医共体建设的核心是"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业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其他共同体的建设,构建紧密型医共体的运营绩效管理体系,是做好利益共同体的核心。
随着2027年医共体全覆盖,强基层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成为重强音,各地医共体建设进入了高峰,"利益共同体"是医共体建设的关键,如何构建医共体的运营与绩效管理体系,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医共体建设有紧密型统一法人制模式和非紧密型非统一法人模式,两种模式在运营与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挑战,今天介绍紧密型统一法人制模式运营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紧密型统一法人制模式下,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实行"七统一运营管理",即统一人力资源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医疗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耗材管理、统一医保基金管理、统一绩效管理、统一信息化建设。"七统一"运营绩效管理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核心,更加注重整体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旨在实现医共体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统一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在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确保人员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统一财务管理则,要求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实现统一,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管,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统一医疗业务管理,是指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诊疗规范、医疗质量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和标准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统一药械耗材管理,要求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在药品、器械、耗材的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确保药械耗材的质量和供应,降低医疗成本。
统一医保基金管理,是指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在医保基金的申请、使用、结算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管,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统一信息化建设,是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
统一绩效管理,是指医共体内的医疗机构在绩效核算、考核与分配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指挥棒,是确保医共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紧密型医共体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第一,确定成员单位机构系数。结合医共体成员单位,等级级别、医疗服务量状况、医疗服务能力、区位优势、员工人数、公卫服务人次等,综合评价确定机构系数。
第二,确定工资总额预算。预算医共体薪酬大盘总额,按照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机构系数,分配基本工资预算。按照两个允许,结合各成员单位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核算薪酬增量预算金额。
第三,确定稳定收入和绩效激励收入的合理比例。预算各成员单位基本工资总量预算,扣除基本工资部分为绩效工资总额预算,合理确定基本工资稳定收入和绩效工资激励收入的比例。
第四,界定序列分配关系。按照医生、护理、医技、药剂、行管、医辅、后勤、公卫等序列,进行价值评定,合理确定分配关系。
第五,设置医师费统筹绩效。为了充分调动医师的积极性,防范二次分配中的不公,统一设置医师费统筹绩效,选择充分体现医师价值的重要指标,例如门诊诊疗人次、手术人次、书写病例、上下转诊/会诊、下乡、公卫及家庭医生、CMI等指标,核算到医生个人,成员单位及科室考核后单独发放,不参与成员单位二次分配。
第六,增设公共卫生专项积分绩效。为了做实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公卫经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规划绩效工资,对公卫服务项目指标进行积分赋值,实行积分管理,按照实际得分乘以点值,结合考核核算公卫服务绩效。
第七,绩效考核分配。按照成员单位绩效预算序列分配预算,各序列选择代表岗位价值的重要指标实行积分制,按照实际积分乘以点值核算绩效工资,结合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绩效分配。
第八,完善成员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成员单位负责人每月考核成员单位KPI得分率,该得分率作为机构负责人绩效考核得分率核算月度绩效工资,年终按照综合目标考核核算年终绩效。
总之,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也需要"亲兄弟明算账",既要算清政治政策账,还要算清经济分配账,才能确保医共体内部管理的"顺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