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家长注意!孩子频繁眨眼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

2025-01-07 16:19   重庆龙都儿童医院有限公司

孩子频繁眨眼、清嗓等可能患抽动症,需重视。抽动症是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是否注意到孩子频繁地眨眼睛?或者清嗓子、发出吭吭声等。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孩子的小动作,或许是因为眼睛疲劳或模仿他人。然而,孩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抽动症"的儿童行为发育障碍,需要家长引起重视。40391736237116887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3-12岁之间发病,男孩多于女孩。这些症状往往是不自主、快速的、重复的、无意识的,孩子们无法自我控制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其中眼部抽动尤为常见。

一、孩子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抽动症的症状多样,除了频繁的眨眼外,还可能包括皱眉、咧嘴、撅嘴、缩鼻、扮鬼脸等面部抽动,以及点头、摇头、扭脖子等头部和颈部的抽动。

随着病情的进展,孩子们还可能出现四肢抽动、发声抽动等复杂症状。这些抽动症状会在孩子情绪紧张、焦虑、兴奋或者疲劳的时候加重,在孩子安静和放松时有所缓解。

二、孩子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抽动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抽动症除了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失衡也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结膜炎、鼻炎等局部疾病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三、孩子患上抽动症怎么治疗?

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过度指责和强行制止孩子的抽动行为,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其次,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当家长发现孩子频繁眨眼,且眨眼同时伴有清嗓子、发出吭吭声等其他异常动作,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儿童行为发育门诊,让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孩子的抽动症状,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行为,症状,家长,孩子,抽动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与家长应对策略解析
    打开APP 重庆龙都儿童医院有限公司
  • 帮助多动症孩子轻松完成作业的实用技巧解析
    打开APP 重庆龙都儿童医院有限公司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