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构建概念框架与展望

2024
12/17

+
分享
评论
中国全科医学
A-
A+

背景 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行为控制是预防脑卒中直接有效的干预手段。主动健康医学模式提高了慢性病防控的主动性和可及性,而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概念内涵有待探索。

周辰茜,林蓓蕾,唐尚锋,等. 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概念框架的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05): 534-5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81.ZHOU Chenxi,LIN Beilei,TANG Shangfe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roactive Health Behavior in Stroke Patients[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5, 28(05): 534-540.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81.

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已然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位居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我国,高达 94.3% 的脑卒中发病与行为、代谢、社会心理及环境等可改变危险因素紧密相关,这凸显了行为干预在脑卒中防控中的关键地位。随着主动健康医学模式的兴起,其为慢性病防控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概念内涵尚不明晰,亟待深入探究。

近期,一项针对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 26 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诠释主义扎根理论方法论,对其进行深入访谈。通过严谨的资料分析,成功构建了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概念框架,该框架涵盖内在行为、惯性行为、社会行为和干预条件四个核心维度,为深入理解和促进患者主动健康行为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内在行为:驱动健康的内在力量

健康动机:主动健康的启动键

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动机呈现多样化,主要包括风险感知和疾病恐惧。部分患者基于对疾病风险的敏锐感知,如对脑梗复发的担忧,积极采取健康行为,体现出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另一些患者则因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如为改善新陈代谢而主动运动,尽管这种动机带有一定盲目性,但同样反映了对健康的追求。这表明,强化患者的疾病风险感知能力,缓解疾病恐惧心理,对于培育其健康行为的自主性和导向性具有关键意义。

健康责任:担当健康的主体责任

患者对自身健康责任的认知与履行程度,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健康行为的场依存性上,部分患者易受天气、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影响,而放弃主动健康行为;在投资程度方面,患者通过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如购置康复设备、参加健康活动等,展现出对健康的重视;同时,患者对以往不良行为的反思,也是承担健康责任的重要体现。这提示我们,深入了解患者的认知风格,优化健康环境氛围,有助于提升其主动健康行为水平。

心理健康:维持健康的心理基石

心理健康在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对疾病结果的预期态度和日常压力管理能力。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对疾病预后持消极态度,表现出无奈或抗拒;然而,仍有部分患者能够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挑战。患病后,患者普遍意识到压力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如与家人交流、调整心态等。这强调了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引导其树立积极疾病观的必要性。

惯性行为:塑造生活方式的长期力量

生活方式管理是惯性行为的核心体现,涵盖运动锻炼、合理饮食、充足睡眠、戒烟限酒以及风险因素自我监测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在患病后生活方式发生积极转变,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控制饮酒等,且这种健康行为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但也有部分患者受既往生活习惯束缚,难以适应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这为社区及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帮助患者克服习惯障碍,建立良好健康习惯。

社会行为:在互动中追寻健康

主动遵医:遵循医嘱的关键行为

在遵医行为方面,研究发现多数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存在忘记服药、自行停药等现象;但也有少数患者能够因体检或复查结果异常而主动就医,体现出一定的主动健康意识。这凸显了提高患者主动遵医意识,加强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的紧迫性。

社会关系:影响健康的人际纽带

患者的社会关系包括社会交往和家庭沟通。部分患者能够以健康为导向主动拓展社交圈,积极参与有益健康的活动;良好的家庭氛围,如家人的关心支持、积极沟通,对患者主动健康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研究也发现多数患者社会交往受个人兴趣主导,主动健康行为的主动性不足。这提示我们应积极引导患者构建健康导向的社会关系网络,强化家庭健康支持功能。

信息寻求:获取健康知识的主动探索

患者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疾病相关信息,如网络查询、海报阅读、与他人交流等,但在信息甄别方面存在困难,对信息可信度缺乏准确判断。这表明医护人员应及时提供权威、准确的健康信息,加强患者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其信息筛选和应用能力。

干预条件:促进健康行为的关键要素

意识觉醒:点燃健康意识的火花

患者在经历患病过程中,尤其是在面对疾病复发等情况时,会逐渐觉醒主动健康意识,深刻认识到主动预防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创新教育方式,促使患者更早、更深刻地觉醒健康意识,主动参与健康管理。

自我控制:克服行为改变的阻力

部分患者虽深知主动预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常因外部诱惑(如朋友劝烟劝酒)和自身习惯(如偏爱高糖饮食)等因素,导致健康行为中断。这为社区及临床医护人员开展行为干预提供了方向,可通过基于相关理论的干预措施,如自我调节训练等,增强患者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资源可及:借助外部资源助力健康

患者对社会、医疗及信息资源存在强烈需求,但目前资源可及性尚不理想。政府应加大对主动健康设施建设的投入,营造健康友好的社会环境;社区应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家庭应给予患者更多支持与关注;医院应调整管理策略,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多方协作,提高资源可及度,为患者主动健康行为提供有力支持。

此项研究构建的概念框架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全面评估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来源相对单一、研究对象局限于卒中后康复人群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多样性,纳入不同地区、不同居住环境的患者,并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纵向随访,以完善和修订理论框架,提升其指导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研究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期待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成果,为改善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健康,患者,行为,主动,脑卒中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