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FDA、CE认证因为网络安全被卡?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
在医疗器械走向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浪潮中,网络安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各国纷纷出台严格法规标准,FDA 与 CE 认证体系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总结了一些医疗器械厂商在FDA和CE申请中,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缺陷被退回,重新整改的案例,希望对医疗器械厂商出海注册有所帮助。
圣犹达医疗公司的心脏设备本以无线通信远程监控管理为优势,却被发现存在严重安全漏洞,黑客或可远程操控植入患者体内的起搏器等设备,危及生命安全。FDA 依据《2023 年综合拨款法案》修订的相关法案及《医疗器械的网络安全指南》,要求圣犹达评估并解决漏洞。公司依令发布软件更新,强化安全认证与加密机制。在欧洲,依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附件一及 MDCG 指南,圣犹达重新评估风险,完善措施以契合欧洲网络安全标准。
西门子的大型影像设备如 MRI、CT 存储海量患者影像数据并与医院系统交互,然而部分设备网络接口漏洞致使数据有泄露风险。FDA 依据法规与指南,责令西门子全面检查网络安全,加强数据加密与用户权限管理。西门子召回设备升级软件,在后续认证更新材料里详述改进措施。欧洲的 CE 认证机构依据医疗器械网络安全基本要求、协调标准尤其是 MDR 数据保护规定,要求西门子升级数据存储与传输加密算法,完善访问控制机制,保障设备符合欧洲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规范。
罗氏家用血糖仪等设备借助蓝牙或 Wi-Fi 连接移动应用方便患者管理血糖,却因通信协议及应用程序漏洞,面临数据泄露篡改、用户隐私受侵等问题。FDA 针对家用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监管强化,要求罗氏依相关法规文件提供风险评估报告,改进加密与隐私保护措施。罗氏更新软件修复问题,并在说明书告知用户风险。欧洲 CE 认证依据医疗器械指令、协调标准及 MDR 中关于软件作为医疗器械的规定,监督罗氏整改,使其在产品设计更新时更注重网络安全以达欧洲严格要求。
这些案例充分彰显医疗器械网络安全与患者生命健康隐私紧密相连。相关法规标准不断完善,无论是哪类医疗器械制造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都务必严格遵循对应的网络安全标准,构建防护体系。如此方能在全球医疗市场稳健立足,收获患者信赖与监管认可,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安全、有序地迈向数字化未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