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全球新药进展早知道
药物研发进展
1. 拜耳「达罗他胺」新适应症在美申报上市
11月21日,拜耳宣布其达罗他胺(商品名:Nubeqa)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获FDA受理。此次sNDA是基于III期ARANOTE研究的积极结果。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669),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组,达罗他胺组患者的rPFS显著延长(未达到 vs 25.0个月,HR=0.54,P<0.0001),rPFS达到24个月的患者比例更高(70.3% vs 52.1%),进展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时间显著推后(未达到 vs 13.8个月,HR=0.40)。达罗他胺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达到24个月的比例相近(79.8% vs 75.5%)。
2. 和黄医药/武田「呋喹替尼」在日本上市
11月22日,和黄医药宣布,继FRUZAQLA®(呋喹替尼)1毫克/5毫克胶囊在日本取得定价批准,并由其合作伙伴武田(Takeda)推出商业上市用于治疗经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后,和黄医药将收到一项里程碑付款。早前,呋喹替尼已取得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的生产及销售批准。呋喹替尼是一种选择性针对所有三种VEGFR (VEGFR-1、-2及-3) 的口服抑制剂。呋喹替尼的获批是基于基于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展的3期FRESCO-2研究的结果,主要结果显示,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7.4个月,安慰剂组这一数值为4.8个月。呋喹替尼将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4%。
3. 阿斯利康/安进TSLP单抗在华申报上市
11月22日,CDE官网公示,阿斯利康和安进共同申报的特泽利尤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公开资料显示,这是靶向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单克隆抗体tezepelumab(Tezspire)。该疗法在2021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以作为附加维持疗法,治疗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严重哮喘患者。根据申请的注册分类,本次在中国申报上市的适应症为可能为治疗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严重哮喘患者。同时阿斯利康官网管线信息也指出,拟在中国市场申报该药的首个适应症为治疗严重哮喘。此前,这一适应症在美国的批准是基于名为PATHFINDER的临床开发项目,包括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NAVIGATOR的结果。结果显示,在治疗症状未受控制的重度哮喘患者时,tezepelumab达到试验所有主要终点和关键性次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将每年哮喘急性加重率(AAER)降低56%。
4. 礼来「替尔泊肽」在华申报第四项适应症
11月22日,CDE网站最新公示,礼来GIP/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替尔泊肽注射液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具体适应症尚未披露。根据CDE官网查询,这是替尔泊肽在中国递交的第四项上市申请。替尔泊肽(tirzepatide)是一款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每周一次注射。该产品分别于2022年5月和2023年11月获得FDA批准,用于糖尿病以及肥胖和超重患者。在中国,替尔泊肽于今年5月获批首个适应症,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今年7月,该产品再次获NMPA批准用于改善成人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超重患者长期体重管理。8月初,礼来宣布已经向欧洲和美国的监管机构递交申请,寻求批准替尔泊肽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肥胖患者的打呼情况。今年11月21日,礼来还宣布已经开始向全球监管机构递交替尔泊肽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合并肥胖患者的适应症申请。
5. 降脂小分子疗法达3期临床主要终点,拟开启全球申报
11月21日,NewAmsterdam Pharma宣布,3期临床试验TANDEM达到所有共同主要终点。新闻稿指出,TANDEM试验结果将支持obicetrapib(10 mg)和ezetimibe(10 mg)固定剂量复方药物全球监管申请的递交。该药物适用于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成人患者,或携带多项ASCVD风险因素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尽管接受了最大耐受剂量的降脂治疗,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仍未得到充分控制。Obicetrapib是一款口服、选择性CETP抑制剂。CETP是一种将胆固醇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又称为好胆固醇)中转移到LDL-C(又称为坏胆固醇)中的转运蛋白。TANDEM试验达成了所有共同主要终点,固定剂量复方药物组在第84天时相较于安慰剂实现了LDL-C最小二乘均值(LS)降低48.6%(p<0.0001)。
6. 英矽智能每日一次口服ENPP1抑制剂获FDA批准临床
11月21日,英矽智能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创新药ISM5939已经获得美国FDA的IND批件,用于治疗实体瘤。ISM5939是一款口服ENPP1抑制剂,有望实现每日一次(QD)给药,具有同类最佳的治疗潜力。ISM5939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分子生成与设计平台Chemistry42辅助设计,临床前实验结果显示ISM5939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果,具有良好安全性特征、体外ADMET特性和体内药代动力学(PK)特征,有望为肿瘤免疫和低磷酸酯酶症(HPP)提供新的治疗选择。ENPP1在许多组织中表达,对嘌呤能信号转导至关重要,因此,在心血管、神经、免疫、肌肉骨骼、激素和血液功能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ENPP1高表达与肿瘤转移、免疫逃逸、多癌种较差预后相关。
行业资讯
1. 华领医药与拜耳终止商业化合作,股价跌10%
11月22日,华领医药公布,公司向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发出书面通知,表示有意自2025年1月1日起,将公司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创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华堂宁在中国的商业化责任过渡至公司。为实现过渡,公司有权并计划自2025年1月1日起终止协议。自本公告日期起至终止生效日期止,拜耳与公司将继续履行协议项下的义务并承诺启动一个友好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过渡计划。为支持华堂宁在中国的持续商业销售,公司可能会寻求其他潜在合作伙伴,以在中国进行华堂宁的商业化。据了解,华领医药与拜耳于2020年8月17日签署关于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dorzagliatin) 的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华领医药收到拜耳的里程碑款项合共已达到15亿元人民币。此前,华领医药与拜耳的合作模式为五五分成。
2. 11亿美元!诺华收购基因疗法biotech
11月21日,诺华宣布以最高11亿美元的的价格收购Kate Therapeutics(Kate)。诺华表示,此次收购Kate主要是为了补充其在基因疗法和遗传性肌肉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管线布局。Kate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遗传性肌肉退行性疾病和心脏病的腺相关病毒(AAV)基因疗法,目前其在研管线适应症涵盖了X-连锁肌管肌病(XMTM)、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DM1)和心肌病等。以上管线暂时还均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XMTM的项目由Kate和安斯泰来合作开发。除已有的管线外,Kate的另一项重要资产是其建立的Deliver和Cargo技术平台。
3. 预付款1000万美元,大冢制药获渐冻症寡核苷酸疗法全球权益
11月22日,大冢制药宣布与Ionis Pharmaceuticals达成合作,获得后者在研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ulefnersen(研发代号:ION363)的全球独家权益。Ulefnersen可抑制突变FUS蛋白的产生,正在被开发用于治疗由融合肉瘤(FUS)基因突变引起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俗称"渐冻症")患者。根据协议条款,大冢制药将向Ionis公司支付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根据监管部门的批准和销售目标的实现情况支付分期付款。大冢制药将就该药申请监管批准,并在全球范围内独家生产和销售该产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