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照护】逻辑思维能力对认知功能及认知症的影响
一. 逻辑思维能力与认知储备
(1)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学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遍性源于逻辑学在培养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科交叉以及提升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逻辑学之所以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基础教育中的必修内容,是因为它既是文明现代的基石,又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工具。通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科交叉能力和社会责任。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没有开设逻辑学教育,成人后逻辑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下。没有接受过基本逻辑学教育的人群在认知老化和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认知症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认知储备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增加某些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可能导致某些症状的表现差异。
(2)认知储备
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是指个体通过教育、职业经验、智力活动等建立起来的应对脑损伤或老化的能力。教育水平较低或未接受逻辑学教育的人群具有较低的认知储备,并表现在认知老化方面。认知储备较低的人在面对与年龄相关的脑萎缩或神经元丧失时,可能更容易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同时认知症发病时间更早,所以认知储备低可能使得个体更早显现出认知症(如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二. 对认知老化的影响
(1)学习与适应能力减弱
未接受逻辑学教育的人群可能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学习新技能和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可能更难适应现代社会中的技术变化(如使用智能设备),进一步加速社会功能退化。
(2)信息加工能力下降
逻辑学教育的缺失可能导致大脑在进行复杂推理或决策时效率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信息整合困难等问题。
(3)记忆功能受限
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人可能更依赖简单的机械记忆,而非逻辑性记忆。随着老化导致的记忆退化,他们更容易丧失记忆的使用效率。
三. 对认知症形成的影响
(1) 逻辑缺失与症状表现
在认知症早期阶段(如轻度认知障碍),逻辑推理能力的缺乏可能掩盖某些病理性症状。例如,他们可能因长期缺乏逻辑能力而表现为"习惯性错误",这些错误可能被误认为正常现象,而非病理性的认知功能衰退。
(2) 行为和情绪问题
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可能更依赖于固定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当认知症带来这些习惯的破坏时,他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情绪失调(如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
(3) 认知症患病风险
逻辑思维能力低下不仅影响整体认知功能,还会显著增加认知症风险。图-1展示了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对认知功能和认知症风险的影响. 其中,在认知功能评分方面,记忆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认知储备等关键领域,逻辑思维能力低下者的评分明显低于正常逻辑能力者。在认知衰退风险系数方面,逻辑思维能力低下会显著提高认知症相关风险,尤其在问题解决能力和认知储备领域,风险系数高达2倍。
图-1 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对认知功能和认知症风险的影响
(4) 认知症病程发展加速
逻辑思维能力较低的个体通常缺乏足够的认知储备来延缓疾病的进程。因此,他们可能更快地从轻度认知障碍(MCI)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形式的认知症。
四. 对日常执行功能的影响
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逻辑能力不足的人群在面对认知老化时可能更早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复杂问题(如财务管理、医疗决策)。而在执行功能领域,逻辑训练的缺乏会影响执行功能(如计划、组织和优先排序),这些能力的进一步退化可能严重限制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五. 环境和社会影响
(1) 社会参与不足
教育背景较低、逻辑能力较差的人可能在中老年阶段更少参与社会活动(如团队合作、复杂交流)。而引发的社会孤立是认知老化和认知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2) 生活方式影响
逻辑教育缺失的人群可能缺乏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理解,导致饮食、锻炼等方面的行为选择欠佳,从而进一步增加认知症的风险。
六. 应对和干预
未接受基本逻辑学教育的人群可能由于认知储备较低,在认知老化和认知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和更快的病程进展。然而,通过认知训练和社会支持等方式,仍有可能弥补这种不足,从而减缓认知衰退的影响。这也提示了基础教育在预防老年期认知障碍中的重要性。
(1)认知训练 针对教育水平较低人群,可设计简单、直观的认知训练(如记忆游戏、实际问题解决练习)来强化逻辑推理和其他认知能力。
(2)社会支持 鼓励其参与社区活动或社会互动,以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
(3)教育弥补 在晚年通过非正式教育(如学习简单的数学、逻辑或语言技能)可能提升认知储备,从而减缓认知老化的影响。
杨金宇 初稿(健康界): 2024.11.15
引用资料:
[4] ChatGPT 4.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