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成绩出来了,如果孩子考得不好,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
近段时间,好多学校陆续进行了期中考试。
在中国,不重视孩子分数的家长几乎没有,所以接下来孩子的分数以及排名再一次牵动起家长们的神经。
如果你的孩子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成绩下降了,家长应该先明确孩子成绩下滑的具体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妈妈,我这次语文没考好,只考了70多分。"
"你怎么回事?怎么考这么少?是不是没认真听讲,没好好写作业?"
"跟你说了要好好学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balabalabala..."
以上这种对话,每次考试过后,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都会发生。
眼看着这学期又过去了一半,孩子们的期中考试也都落下了帷幕,考的好的欢天喜地,考的不好的垂头丧气,战战兢兢等待着家长的发落。
当听到孩子考差的消息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和埋怨,喋喋不休的对孩子进行批评和说教,甚至还会对孩子动手。
当然,家长们的初衷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但是一味的指责和埋怨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让孩子幡然醒悟成绩猛增吗?
其实未必。
家长的疾言厉色不仅不会让孩子有所改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甚至因此厌恶学习。
所以,埋怨和责骂其实是最无效的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出问题对症下药,针对问题改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的帮到孩子。
埋怨无效,最重要的是找问题
基础知识薄弱
中小学阶段的考试多半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而基础知识也是一切解题的源头,只有把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弄清弄懂,才能做对题目。
老师当天讲完了知识点,第二天又会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点,但是孩子第一天的还没搞懂,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导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一旦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孩子就会容易灰心,最后慢慢放弃学习。
学习方法不恰当
每个班上,总会有那么两类同学,一类看起来没怎么努力,轻轻松松就能考进班里的前几名;而另一类同学,点灯夜读拼尽全力也只能在班级中游来回摆动。
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就在于学习方法。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非要死记硬背、熬夜苦读才能取得好成绩。
多动注意力缺陷精心大意
有的孩子平时成绩不错,但一到大考就掉链子,考出了完全不符合预期的水平。问到原因的时候,大部分都会说:我太粗心了。
总结经验来看,良好的专注力往往是考试制胜的法宝。考试时分心走神心不在焉,起码会给考试分数打50%的折扣。
所以,考试前一定要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注意力集中了,说不定还会超常发挥呢。
研究调查显示,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注意力问题占69%,一定要关注孩子注意力问题。
是否经常拿孩子作对比
隔壁家的谁谁谁,从来都是孩子的"天敌"。每次考试过后,孩子都要被家长拿来和七大姑八大姨家的那谁作对比,他们就像餐桌上的肉,随意被别人观赏和调侃。
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更何况是自尊心刚刚开始萌芽的孩子们了。
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对学习越来越反感,越来越厌恶,考试成绩自然也越来越差。
孩子的学习力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父母的攀比就是打击孩子学习力的一大杀手。
那么,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正确的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呢?
学会发现孩子的进步
考试分数比上次多了1分就是进步;错题比上次少了1道也是进步;重复性的错误没有再犯更是进步。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学会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并适时给予他们表扬,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方式。
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与其在考试过后一味的指责孩子,还不如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出孩子的薄弱点,帮助孩子攻克难题,让孩子在下次考试中有所改善和提升。
这才是考试过后,家长和孩子相处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多给孩子正面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父母的赞美之语就是灌溉他们最好的肥料。
当孩子听到爸爸妈妈的加油鼓励时,他们的心里也会充满力量,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写在最后:
良好的注意力是成功的保障,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异的基本原因就在于注意力!提升成绩的最好方法是及早带孩子提升注意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