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心梗,16次电除颤!胸痛中心成功抢救急性心梗患者
近日,南京江北医院胸痛中心以快速的应急能力、过硬的急救技能,经过心内科、急诊科、ICU等多科室协同奋战、默契配合,历经16次电击除颤、一个小时反复胸外心脏按压、争分夺秒的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成功挽回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就诊中,突发心梗
近日中午,王先生(化姓)与朋友聊天时突然感到胸口一阵憋闷,在朋友的劝说下,谨慎的他立刻来到我院急诊就诊,进入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就诊。12点12分完善心电图提示窦速,III,avf导联ST段抬高,Q波形成,初步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2点15分王先生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心电监护提示室颤。
接诊医生顾华丽带领急诊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电除颤。此时王先生出现了反复室颤,这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它意味着患者随时可能死亡。
"准备除颤!放电!"急诊的医护团队立即展开抢救,电除颤成功,患者意识恢复。但紧接着,第二次室颤又来了,再除颤、再发作……这是凶险的室颤电风暴,患者每一次室颤发作,对于医护人员都是一场考验。此时患者全身肌肉强烈抽搐难以控制,医护团队始终不曾放弃。
16次电除颤挽回生命
12点45分,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经过16次电除颤,王先生终于恢复自主心率,意识恢复。此时导管室内,心内科夏思良主任、张小兵副主任已经准备就绪。
经过造影检查,王先生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夏主任与张主任为王先生进行了冠状动脉血管介入治疗,为堵塞的右冠状动脉植入了支架,随后转入ICU,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他很快从ICU转出到心血管内科,日前王先生已康复出院。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经历生死惊心动魄、转危为安后的王先生不禁感到后怕。心内科管床医生唐銮表示,王先生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健康,近年来也没有做过体检。但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血糖、血脂都偏高。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喝酒、肥胖、男性、高血脂、高血压等。小编了解到,王先生今年46岁,是一名出租车司机。长期熬夜,劳累,也不忌烟酒,由于此前也没有体检,因此对自己身体状况并不了解。
此外,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有早期预警信号,包括:疲乏、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等。其实王先生在发病前,身体已经给出了"信号",好在他及时与朋友沟通,也听劝来医院就诊,如果在开车途中突发心梗,后果不堪设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