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喜欢闷声干大事! 后颅窝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
"医生,我的头好痛,还容易恶心呕吐……
很多来到神经外科的患者都会如此形容自己的病情。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可能来源于脑肿瘤本身,而有些则可能是由脑肿瘤引发的不良效应。
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SDH)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其出血的背后"推手"主要是交通事故、高处摔落等造成的头部外伤,从而引起静脉撕裂,但是,仍然有20-30%的病例来源于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引起的动脉破裂。
如果将人脑看成一块陆地,由于大脑皮层的扩张折叠,导致大脑充满沟壑,而在这些沟壑之上,覆盖着的薄纱就是脑膜。从外到内,分别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SDH就是血液积聚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而形成血肿,可分为急性SDH、亚急性SDH以及慢性SDH。
71岁女性
术后并发两个血肿
压迫脑干
71岁女性,有心房颤动、鼓膜炎的既往病史,曾接受过鼓室成形术和全卵巢子宫切除术。在磁共振成像(MRI)筛查中被诊断为左侧幕上和幕下皮样囊肿(图1)并入住川岛教授所在医院。
图1:肿瘤切除前对比增强的T1加权磁共振成像。图像显示一个带有囊肿的幕上和幕下肿块。(a)冠状面 (b)轴向面
很快,患者接受手术,通过左侧眶颧入路切除幕上和幕下囊肿,肿瘤几乎完全切除,术后无并发症,但是幕上和幕下隔室仍然存在。由于患者术前有心房颤动的病史,因此术后给予华法林治疗以防止栓塞。随访时残余腔无复发或任何异常影像学信号(图2)。
图2: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a)术后6个月无增强,T1加权磁共振成像显示腔内信号强度低。(B&C)术后6个月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幕上和幕下腔的密度较低。
虽然患者没有头部受伤史,但作为年度随访的一部分,术后三年半左右进行的筛查性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显示,幕上和幕下区域的密度发生变化。
于是,对患者进行每月一次的定期随访,此时患者并没有症状,而且血肿也未压迫脑干。定期随访开始4个月后,患者因小脑共济失调、呕吐和意识恶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E3V4M6)而转诊至急诊科,但并无麻痹症状。
CT扫描显示,患者后颅窝出现两个血肿,一个在幕上区,一个在幕下区,已逐渐扩大并压迫脑干(图3)。同时,通过CT很难判断两个血肿腔之间是否有连接。
图3:影像学检查结果。(a)对比增强的T1加权磁共振成像显示,腔内信号从低到轻度高。(b)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幕下病变的低密度和等密度,伴有脑干受压。(c)幕上病变在计算机断层扫描上也表现出混合密度。
由于患者的症状是由脑干和小脑受压引起的,因此川岛教授通过枕下入路进行开颅手术,紧急切除血肿。从乳突后方沿发际线切开150px的切口。通过幕上CSDH的线性切口进行钻孔冲洗。由于后颅窝的张力很强,因此可以在硬脑膜下看到外膜(图4a)。
尽可能完全切除CSDH的外膜后,大量冲洗血肿腔。幕上和幕下部分的液体都是相同的红棕色。在对两个血肿腔进行充分灌溉后,确认了幕上和幕下间隙中的联通。术中将封闭系统硬膜下引流导管插入两个腔中,直至手术后第二天。术后CT扫描显示CSDH消失(图4b&c)。
术后MRI也证实了信号变化(图4d)。患者的症状逐渐消退,术后第 12天无神经功能缺损,出院回家。出院时开具抗凝治疗处方。术后1个月CT扫描未见复发。术后1年随访,CSDH没有复发。
图4:术中和术后结果。(a)硬脑膜切口后的术中图像显示小脑半球血肿的外膜。(b&c)血肿清除后的计算机体层成像显示血肿切除和脑干压迫消退。(d)术后MRI显示腔内信号变化。
开颅术后发生率仅为1.6%
喜欢"闷声干大事"
CSDH症状如何量化?
据研究,脑肿瘤手术后CSDH的发生率为1.6%,开颅手术与CSDH发展之间的时间为3-5个月(平均为4.3个月)。在上述案例中,CSDH发生在肿瘤切除手术后的3.5年。
发生于后颅窝的CSDH在成人中比较少见,这可能是由于静脉窦损伤相对罕见且后颅窝中的桥接静脉数量较少。
后颅窝CSDH可能由轻度创伤事件、抗凝治疗、凝血障碍和颅内低压引起。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找不到任何发病原因。幕上和幕下CSDH的发病机制没有差异,然而,服用抗凝药物的术后空腔患者需要至少几年的定期影像学随访。
CSDH通常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当血肿增大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常常出现头痛、头晕或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临床上常常根据影像学检查时患者血肿的大小、中线移位程度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但由于CSDH高发的老年人群常常存在脑萎缩等多种颅内容积代偿因素,影像学表现较为严重的CSDH患者往往症状轻微,加之病情进展缓慢,影像学检查难以满足临床动态、反复和及时评估的需要。
为了准确及时地评估CSD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学者提出了MGS-GCS评分(Markwalder's Grading Scale and Glasgow ComaScale)。
0级
GCS 15
患者神经系统正常
1级
GCS 15
无神经功能障碍,但有头痛或步态不稳等症状
2级
GCS 14-13
愚者嗜睡或定向障碍,或各种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轻偏瘫
3级
GCS 12-9
愚者昏迷,但对有害刺激有适当反应;一些局部症状,如偏瘫
4级
GCS 8-3
患者昏迷,对疼痛刺激缺乏运动反应;去大脑或去皮强直
注:MGS-Markwalder评分系统;C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药物治疗 VS 手术治疗
CSDH治疗有"良方"吗?
CSDH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包括阿托伐他汀钙、地塞米松等,而其余药物并未获得科学的临床验证。CSDH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血肿吸收。药物治疗又可分为对症治疗和促进血肿吸收的治疗,对症治疗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为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而对于接受药物治疗2周或2周以上、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仍无明显改善,或血肿持续增大,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应建议改用手术治疗。
在上述案例中,通过枕下入路进行开颅手术,同时配合幕上钻孔冲洗,顺利解决了后颅窝CSDH导致的脑干压迫。因此,从临床角度来看,建议医生考虑通过枕下开颅手术直接对后颅窝进行减压,尤其是当CSDH主要存在于桥小脑角并强烈压迫脑干时。
参考资料:[1]Markwalder TM, Steinsiepe KF, Rohner M, et al. The courseof chronie subdural hematomas afer burr-hole craniastomyand closed-system drainagel.Neursurg 1981, 55(3):390-396.
[2]Kawashima Akitsugu et al.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of the posterior fossa treated by suboccipital craniotomy. 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201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