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伴经静脉球高位如何治疗?
听神经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既往早期的听神经瘤手术主要是以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为准则,但有时可能是以牺牲听力和面神经功能为代价而进行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手术设备突飞猛进的进步,听神经瘤手术的成功衡量标准已变成了"尽可能全切"、"不面瘫"、"保留听力"三要素并存。然而由于各地医疗水平、医生手术技术的参差,导致不少患者手术失败,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然而,由于听神经瘤切除手术常用的乙状窦后入路需要钻探到内耳道后壁,因此,医生在手术中很有可能发现听神经瘤的另一个"病搭子"--颈静脉球高位(HJB)。
颈静脉球位于岩骨下方的颈静脉窝内,"高位"并不是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导致其位置"升高",而是颅内乙状窦和颈内静脉连接处的球形膨大,从而导致颈静脉球窝与耳蜗之间的间距缩短。
颈静脉高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当颈静脉球达到或超过耳蜗基底转即称之为颈静脉球高位。同时,目前对颈静脉高位也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在25%左右,大多数的颈静脉高位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耳部症状往往为首发,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
由于静脉窦血流量增加或者管腔狭窄。容易导致血流撞击管壁时发出杂音,因其临近耳蜗结构,因此会出现和心脏频率一致的搏动性耳鸣。
一旦出现颈静脉球高位,就要关注是否伴有乙状壁的薄弱、缺损、憩室形成等,更要留意乙状窦情况,以免在手术中损伤。
在听神经瘤治疗理念方面,临床的手术关键如下。
自然间隙微创手术:用无热能、钝性工具,如显微镊、神经剥离弯钩等去钝性分离肿瘤薄膜及瘤外正常组织和神经结构。显微CUSA无牵拉的瘤内减压、切瘤,再慢慢把这包膜剥掉,尽量从脑组织的自然缝隙通道中,把瘤子从一众神经血管丛林中分、剥、切出来,并且很好地利用"打水Irrigation"等操作,避免手术中各种器械来回折腾、热损伤、操作物理损伤等。
显微CUSA刀手术理念:全球只有少数医者能很好地使用显微CUSA刀(超声刀)进行无损伤、无牵拉式地切除听神经瘤,这要求手术医师对其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不误伤神经血管。高程度保留面神经、耳蜗神经,实现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听力保留的手术结果。
内听道磨除术及修补术:术中充分磨开内听道,暴露面神经与肿瘤的关系,是肿瘤全切和保护面神经功能的基础。磨除程度以能全切除内听道内肿瘤为宜,不可过度磨除,避免损伤神经、颈静脉球等,增加手术风险。
膜内肿瘤切除术:由于听神经瘤为蛛网膜内位的结构,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位于肿瘤与蛛网膜之间,因此,为了保留面、前庭蜗神经的功能,需进行膜内切除,采用锐性的剪除面、前庭蜗神经的表面肿瘤。对于保护脑干表面的引流、供应血管及其功能十分重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