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公开文件提及的猴痘抗病毒药物及副作用介绍
目前还没有批准专门针对猴痘的治疗方法。已在进行多项试验来评估特考韦瑞(Tecovirimat)在Ⅰ进化支和Ⅱ进化支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3]。
1)特考韦瑞(Tecovirimat)
特考韦瑞已由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猴痘、牛痘和牛痘免疫并发症,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特考韦瑞通过靶向正痘病毒中高度保守的病毒蛋白p37来抑制猴痘病毒的病毒包膜形成。特考韦瑞报告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腹痛和呕吐。它是细胞色素P450的弱诱导剂,因此可能与通过相同途径代谢的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该药在实地环境中治疗猴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研究。
2)布林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
布林西多福韦经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天花,并已显示出对双链DNA病毒(包括痘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它通过抑制聚合酶介导的DNA合成来抑制猴痘病毒的复制。该药报告的副作用包括肝转氨酶升高、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存在胚胎-胎仔毒性风险。由于安全性问题,布林西多福韦可能不会得到广泛使用[4]。
3)西多福韦(Cidofovir)
西多福韦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它通过抑制DNA聚合酶来抑制猴痘病毒的复制。在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中已显示出抗痘病毒的活性,但也有与西多福韦相关的肾毒性和电解质异常的报告。
4)NIOCH-14
NIOCH-14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化合物,自2001年以来由美国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载体研究中心开发[2]。于2022年10月在俄罗斯联邦获准用于治疗由正痘病毒引起的天花、猴痘和其他感染[4]。NIOCH-14是特考韦瑞的类似物,抗正痘病毒的活性与之相当。比较NIOCH-14和特考韦瑞的猴痘动物挑战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7天,受感染动物肺部的病毒生成量显著减少。由于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较少,该疗法对猴痘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定。
最好在随机临床试验(RCT)中给猴痘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并收集标准化的临床和结局数据,以快速增加关于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如果不可能,则可以在扩大的获取规程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MEURI(监控下应急使用未注册试验用干预措施)。
由于抗病毒药物供应有限,因此可考虑将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有重症风险的人群,或用于治疗呈现或发展为重症的猴痘患者。在获得更多可用信息后,重新考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包括作为暴露后预防使用[2]。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pox-2024-2027[A/OL].(2024-4-27)[2024-8-26].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linical management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monkeypox:Interim rapid response guidance[A/OL].(2022-6-10)[2024-8-26].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pox global strateg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A/OL].(2024-8-26)[2024-8-27].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mallpox eradication: destruction of variola virus stock[A/OL].(2024-1-2)[2024-8-27]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iagnostic testing for the monkeypox virus (MPXV): interim guidance[A/OL].(2024-5-10)[2024-8-29].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