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征求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意见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就《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旨在预防和遏制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引导医药企业加强合规管理,维护医药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由于近年来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行为频发,且违法行为隐蔽性强、手段不断翻新。为了从源头上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强监管执法的同时,决定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治理的重心从事后执法转向事前预防,因此起草了《指引》。
《指引》共分为四章49条,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总则
指引旨在预防和遏制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支持医药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
适用于中国境内从事医药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等活动的企业及相关第三方。
明确医药企业是防范商业贿赂风险的第一责任人。
二、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倡导最高管理层以身作则,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合规管理组织,配置人员,明确职责。
建立健全合规运行机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合规审核、应对机制和内部举报机制等。
建立合规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三、医药企业商业贿赂风险识别与防范
学术拜访交流:规范医药代表行为,禁止干预医疗卫生人员合理用药。
接待:明确接待范围和标准,禁止超出商业惯例的接待。
咨询服务:基于真实需求聘请医疗卫生人员,避免以此诱导开具处方。
外包服务:建立选聘机制,防范通过外包服务商行贿。
折扣、折让及佣金:制定政策标准,禁止利用折扣等向他人行贿。
捐赠、赞助、资助:坚持公益性原则,禁止以此获取不当交易机会。
医疗设备无偿投放:基于合理理由,禁止以此规避招标程序。
四、医药企业商业贿赂风险处置
发现风险时,及时停止相关行为,开展内部调查并采取改进措施。
鼓励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配合调查可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依据。
建立分类处置机制,注重"风腐一体"治理。
加强行业教育,开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为鉴。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特别列举了九个具体的活动场景,包括学术拜访交流、接待、咨询服务和外包服务等,并对每个场景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市场监管总局在起草过程中采取了广泛调研走访、深入研究分析和充分征求意见等方式,力求使《指引》贴合行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指引》的一大创新点在于注重具象化描述和实操性指导,为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清晰的参考。
公众可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电子邮件或信函等方式提出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推动医药行业的合规建设与发展。
此次《指引》的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医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视,也为行业内外相关方参与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了机会,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医药市场环境。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