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检倒计时 | 大数据+社会监督,今年检查机构数量超过前5年
根据2024年医保飞行检查工作安排,飞行检查组赴被检城市召开国家飞行检查启动会,组织开展现场检查,相关工作将在9月底前完成。现在,距离飞检现场检查结束仅剩几天时间,正式进入倒计时,进度如何?有何特点?效果如何?一起来了解一下
30省落地,检查数量超前5年总和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颜清辉表示,截至目前,一共检查了30个省份的432家定点医药机构,预计今年全年检查机构的数量将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扩面相对较多。
据今创小编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飞检组已接连落地河南、海南、辽宁、吉林、浙江、山东、四川、湖南、云南、山西、安徽、西藏、内蒙古、广西、青海、河北、陕西、湖北、江苏、贵州、广东、北京、甘肃、宁夏、黑龙江、新疆、福建、上海、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医保局着力于打击欺诈骗保,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聚焦2024年度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情况,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
1、大数据监管模型应用
和往年相比,今年飞行检查方式更加智能化,国家医保局多次强调,强化大数据监管模型的应用。事前先通过大数据模型对被检城市的医保基金使用数据进行筛查,锁定可疑线索后,精准指定受检医院,迅速查出。传统人工检查转变为利用大数据进行穿透式监管,提高了检查的精准度和效率。
如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线索查实并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元,通过"限制性别类诊疗、检查、用药"筛查线索追回医保基金近1400万元,实现了现场检查和大数据结合下的"精准打击"。
在6月通报的河南、辽宁4家医院存在欺诈骗保问题,均是飞检组根据大数据筛查线索,从而对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2、对照清单自查自纠
在国家医保局飞检开始前,会专门组织全国的定点医药机构对照问题清单开展自查自纠,推动医药机构更加自觉规范医药服务行为。截至目前,各级定点医药机构已退回医保资金约30亿元。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聚焦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净化、康复、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六个领域常见的违法违规典型问题,发布《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典型问题清单》(2024版),以便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知晓自查自纠问题清单详细内容,及时开展对照自查。
从违规类型来看,重点查处过度检查、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串换项目、将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纳入医保基金结算、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问题。
3、社会监督&飞检合力
国家医保局持续完善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工作机制,持续营造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由此国家监管与社会监督形成合力,医保监管网逐渐走向了全覆盖。据悉2022年以来,全国共发放举报奖励2422人次,奖励金额368万元,。
《关于开展2024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曾强调:国家医保局可以根据举报线索、大数据查疑点等,直接确定被检机构启动飞行检查。
如近期网络热议的无锡虹桥医院涉嫌欺诈骗保问题,国家医保局即派出飞行检查组进驻医院开展飞行检查。同时,指导江苏省医保局,派出20个检查组进驻,对1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开展全面检查。
小结:
医保基金是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的重要筹资来源,是群众看病就医的"钱袋子"。医保基金飞行检查作为我国医保基金监管有力的举措之一,一直被誉为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利剑"。
近年来,医保局飞行检查工作检查方式更加智能化,检查范围不断扩大,检查力度持续加强,医疗机构要提高对医保基金监管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国家以及本地管理条款并健全本院各项监管制度,大力挖掘和利用医保大数据,全面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积极地进行自检自纠,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水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