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狂犬病,潜伏在我们身边的致命威胁

2024-09-27 13:11

正确认识,科学预防

从年初至今,儿童和成人被动物意外咬伤的社会事件仍有发生。9月,贵州3岁幼童遭狗撕咬被拖走数米;7月,湖南流浪狗攻击多人后逃窜;5月,河南3岁男童被恶犬咬伤18天后离世;4月,海南发生多起野猴子伤人事件……这些令人心痛的事件背后,是公众挥散不去的隐忧,动物抓伤或咬伤后,患狂犬病的风险到底有多高?

一旦病发,病死率几乎达10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危害极大,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

狂犬病不但凶险,而且早期并不容易识别。狂犬病的潜伏期从5天到数年都有可能,但通常为2-3个月,极少超过1年。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

人如果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在出现恐风、恐水等临床症状后5-10天左右可能会死亡。狂犬病作为一种病死率几乎100%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导致全球每年约5.9万人死亡。其中,亚洲国家的狂犬病死亡例数位居世界首位,约30000例/年。我国虽然近年来狂犬病病例数逐年下降,但其致死人数仍位居我国传染病的前列,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仍不容小觑。

合理应对能救命

"狂犬病有一项双百原则,100%致命,但100%可预防。关键在于避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接触,及时接种疫苗,以及在被咬伤后立即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 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向记者强调。

接种狂犬疫苗是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疫苗通过激发人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让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反应,可减少疾病的感染率,属于主动免疫。但对于既往未接种疫苗的狂犬病暴露人群,疫苗接种具有一定窗口期(高风险感染期),患者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后至机体产生抗体至少需要7天,而抗体达到保护水平(抗体>0.5 IU/mL)一般需要14天。

这个时候,被动免疫制剂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关键。简单来说,在窗口期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可使患者伤口部位获得高浓度的中和抗体,有效中和病毒,从而立即阻断病毒扩散。目前,用于狂犬病紧急预防的被动免疫制剂包括抗狂犬病马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单克隆抗体。

从抗狂犬病马血清到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步下降,但仍存在一定的血液传播感染风险。而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些不足,纯度高、比活性高,可持续规模化生产,且无血源病毒污染风险,进一步丰富了临床用药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2年推荐研发含狂犬病病毒两种或以上的抗体组合制剂的"鸡尾酒抗体",进一步提高中和狂犬病病毒的有效性和范围。目前,国内唯一一款符合WHO推荐的产品泽美洛韦玛佐瑞韦鸡尾酒单抗(商品名:克瑞毕®)已获批上市并进入临床应用。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狂犬病

95%的人狂犬病病例是由犬传播的,预防狂犬病,避免犬伤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避免被犬抓伤、咬伤或者接触病犬唾液。不要在狗狗吃饭、睡觉、生病、看护幼崽时去打扰它,以防它们紧张或表现出防御行为;

保持犬只卫生。请给宠物犬勤洗澡,定期消毒其食具、玩具和居家环境;

注意这些症状。狗狗精神躁动不安、狂吠乱咬、肌肉颤抖或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抑或是精神萎靡、下颚流涎、吞咽困难并伴有严重的恐水症状时,立即控制狗狗,放入金属笼中以防被咬伤,并迅速向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路遇恶犬要小心。如果路上遇到恶犬,避免与其对视,不要大喊大叫或立即转身逃跑。当恶犬表现出攻击意图时,迅速用身边的物品防范其攻击;

谨慎接触流浪犬、猫。尽量避免和流浪动物的直接接触,必须接触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穿戴护具。

2024年9月28日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虽然危险,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科学预防,就能有效避免感染。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早日实现2030年"零犬传人狂犬病"目标、守护生命健康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狂犬病诊疗规范.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2,29(1).

[2].广东省药学会.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广东专家共识.2023年12月26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咬伤,接触,抗体,狂犬病,避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