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国医院科技创新正呈现何种趋势?这场顶级大会给出答案

2024-09-09 10:51   健康界官方微信

2024年9月8日,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2024年9月8日,一场极具前瞻意义的大会--2024年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2024年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周年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主办。北医三院位于高校林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这里汇聚中国最优秀的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

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创研院」),并发起学院路创新联盟,如今已满5年。

5年来,创研院对内整合资源、对外凝聚合作,至今已串联起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8家大学和研究院所,形成了紧密、落地的多学科研究共同体,始终引领探索着高校、企业、医院联合创新发展新机制,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代表性创新高地。

作为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引领者,北医三院组织召开2024年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旨在立足医疗机构科技发展视角,展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医院高质量发展医学科技创新路径,研讨因地制宜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药械及产业链发展、国家及区域医学科技跨学科创新平台的融通与高效利用等关键问题,由此凝聚我国医疗机构科技创新力量,携手筑牢我国医学科技发展根基。

出席大会主论坛的多位重量级嘉宾中,有9位两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领导,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的管理者,另有来自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的管理者。如此豪华的嘉宾阵容抵达现场,只为联手促进医学科技创新。

乔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乔杰在作大会致辞时表示,召开本次大会是为了纪念创研院成立5周年,更是为了三大核心目的--

一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及中国科技大会精神,将北医三院的发展紧密融入国家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大局中;

二是为提振北医三院全院职工士气,通过回顾医院在医疗服务、疑难疾病诊治,以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领域做的探索,激发大家继续前进的动力;

三是为共谋发展大计,邀请各级领导、各界专家,以及北医三院的中层干部、职工代表、科技骨干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院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路径。

医学科技创新面临

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科技创新正在加速,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

围绕「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党中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新谋划、新部署,强调统筹资源平台及区域创新等方面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刘登峰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司长刘登峰在大会上作致辞时表示,多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加大对医学领域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但是还要清楚看到,当今中国医学科技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原始创新突破,高端装备、先进药物研发,以及权威临床诊疗标准和指南产出等方面,仍面临着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面临良好的发展趋势。刘登峰指出,国家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医学科技创新,近20年来对医学科技创新的投入每年以5%的速度增加。近年来,国家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制上也进行了重大完善,特别是2024年以来出台了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管理方面的重大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推进全领域的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工作,从组织保障上为医学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他指出,在顶层设计上,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接下来还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从而对医学科技创新如何组织、如何实施、如何保障等作出明确指引。

医学科技创新工作

正发生一系列新变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监察专员郑忠伟在作主题演讲时,同样强调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他指出,相关政策完善了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对促进卫生健康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郑忠伟

据郑忠伟介绍,围绕相关政策,医学科技创新工作会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指南形成机制,需要准确把握亟待攻关的行业重大需求及科学技术问题,在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基础上,形成攻关任务清单,建立基于「三大清单」的重大科技任务形成机制,作为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的招标指南依据。

团队遴选机制也会发生变化。郑忠伟表示,总体而言是要在重视公开、公正、公平,注重程序正确的同时,坚持结果正确;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未来在整个项目组织管理中,除了关注项目立项外,也会更加注重过程管理,以及成果转化。此外,还会完善一系列评价机制,建立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等。

张学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在作大会致辞时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使命之一是将宝贵的科研经费,投入真正有创新价值的项目、资助真正有创新思路的科技人员,呼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介绍,在今年的杰青评审工作中,基金委鼓励临床医生基于临床实践开展科学研究,致力于不仅揭示疾病的本质,还要改善临床结局。

他举例,比如有一位答辩通过的杰青,致力于通过直肠癌术前的治疗避免肛门切除。这样致力于解决临床痛点的研究项目,将会成为国自然基金资助的重点。「我们强调临床医师的科学研究不仅是在实验室,更是在病房。」张学敏表示,基金委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下,正在开展一系列改革,目标是把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给到最有创新活力的科学家,进一步提高科学基金的资助效能。

医疗机构如何

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大局?

医疗机构作为服务人民健康的起始和终端,始终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推动临床、基础、转化全方位科技创新的重担。作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领头羊」,北医三院积极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大局中。

展望未来,乔杰院士提出,北医三院将致力于建设世界顶尖的医学学科,推动医教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筛选并培养具有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助力他们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此外,乔杰院士还特别关注了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她指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也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北医三院将积极拥抱这些新技术,推动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刘登峰肯定了北医三院在医院科技创新中的担当,并称赞其为医学创新道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表示,作为大会的牵头单位,北医三院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与卓越的成就。该院不仅拥有完善的创新研究平台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还积极与高校、企业等各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医学科技的创新发展。同时,北医三院还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为提升医疗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健康界

监制 | 章北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科技,创新,医学,国家,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