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脑膜瘤好发部位是哪里?
颅底脑膜瘤是临床上治疗最具挑战性的脑膜瘤之一,因为其位置深,累及或包裹邻近的基本神经血管结构(如关键动脉、颅神经、静脉和静脉窦),并且在诊断前通常体积较大。尽管多模式治疗策略随着立体定向和分割放疗的进展而不断发展,但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这些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切除这些肿瘤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几种颅底手术方法的专业知识,这些手术方法依赖于充分的骨切除,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回缩,并尊重附近的神经血管结构。这些颅底脑膜瘤起源于各种不同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床突、鞍结节、鞍背、蝶骨翼、岩骨/岩斜区、大脑镰天幕区、桥小脑角和枕骨大孔(the clinoid processes, tuberculum sellae, dorsum sellae, sphenoid wing, petrous/petroclival area, falcotentorial region, cerebellopontine angle, and foramen magnum)。
颅底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25-35%,但在脑膜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特别考虑。与大多数脑膜瘤一样,它们在组织学上是良性的,通常生长缓慢,但由于它们的位置,可以侵袭颅底的复杂骨骼,涉及关键的颅底结构,如大血管和颅神经,并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此外,由于它们通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静默性生长,这些肿瘤通常在诊断时已非常大,但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或仅引起轻微症状。由于所有这些原因,它们代表了临床和手术决策的主要挑战。最佳手术时机、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计划切除的范围必须与其他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和预防其他并发症(如脑积水、脑脊液漏、脑脊液瘘和脑膜炎)的需要相平衡,当使用扩展/延展颅底入路时,所有这些都需要费力的关闭和重建技术。
由于许多患者可能无法根治,因此还需要特别考虑适当的随访策略和多模式治疗的时机,可能包括放射治疗作为主要、辅助或补救性治疗策略。关于颅底脑膜瘤的治疗,有各种各样的态度和理念,从需要进行血管重建的根上手术到仅为确认诊断而进行活检,然后采取"等待和观察"的方法;或者最近的"分离手术(separation surgery)"概念,它需要对重要结构(如脑干或脑神经如视神经)进行减少细胞和减压,然后进行放射治疗(分割放射治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先进的技术和更有效的重建技术的发现使得更广泛和侵袭性的颅底入路得以发展。然而,这些"超激进"或"超积极"("super-radical" or "super aggressive")的手术方式由于其相关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较高风险而受到质疑,这些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致残,因此更倾向于个性化、量身定制的方法,以尽量减少并发症和发病率。
然而,对于特定的个案,管理扩展激进方法的原则可能仍然是必要和适当的。此外,随着内镜技术的出现,关于中线、前颅底脑膜瘤的最佳入路的讨论得到了关注,这是一个不能真正有决定性赢家的争论,因为重点应该更多地关注技术可行性,而不是任何一种入路的优势,因为两种技术(经鼻蝶窦和经颅入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该根据手术神经外科医生的技能和偏好互换使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也都有各自的特殊并发症谱,但在经验丰富的患者中或多或少有相似的临床结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