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AI机器人会取代牙医吗

2024-08-23 16:34   三六九医才网

8月4日消息,近期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牙科界诞生:一台由人工智能控制的全自动机器人首次对人类患者进行了全套牙科手术,速度约是人类牙医的 8 倍。

8月4日消息,近期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牙科界诞生:一台由人工智能控制的全自动机器人首次对人类患者进行了全套牙科手术,速度约是人类牙医的 8 倍。

据了解,开发该系统的波士顿公司 Perceptive 使用了一种手持式 3D 体积扫描仪,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构建口腔、牙齿、牙龈甚至牙髓神经的详细 3D 模型。与传统的 X 射线相比,OCT 使用光束构建高分辨率的体积模型,可以自动检测龋齿,准确率高达 90%。

在这一步之后,人类牙医和患者可以讨论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确定后,机器人牙医就会接管,规划手术并自动执行。

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声称该机器人甚至可以在患者大幅度移动的情况下安全操作,并且在移动人体上的测试均已成功。

Perceptive 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Chris Ciriello 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全自动机器人牙科手术。这一医学突破提高了牙科手术的精度和效率,使更多人能够获得更好的牙科护理,改善患者体验和临床结果。"

这种机器人牙医显然具有优势,不仅能大幅缩短治疗时间,而且由于不需要长时间张大嘴巴,患者的疲劳感也会减轻。尽管系统本身可能成本较高,但节省的时间可能会降低整体治疗费用。

尽管想象坐在椅子上让机器人钻牙有些令人不安,但相比于人类牙医,或许并没有那么恐怖。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远程操作机器人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独立操作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该机器人尚未获得 FDA 批准,具体上市时间也未确定,因此公众可能还需要等待数年才能体验到这种治疗。Perceptive 公司表示将继续研发,拓展机器人的功能和治疗范围。

01AI机器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无独有偶。

今年6月,来自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苏宇雄教授和蒲静雅医生,在香港玛丽医院实施了一场「特别」的手术--「全球首例」由医疗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口腔颌面整复外科手术。

苏宇雄教授团队正在实施手术

此次手术是为帮助一位因患肿瘤失去单侧下颌骨的患者重建下颌骨,以恢复正常口腔颌面功能。手术需要将患者下肢的腓骨和皮肤及软组织移植至口腔内,以替代缺失的下颌骨和软组织。

此类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操作之一,在于精准定位并提取患者下肢软组织内的穿支血管。传统方式下,通常只有高水平、高年资的医生才可在定位过程中做到最小误差,而定位的精度常受限于超声等不够精准的影像;同时,医生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耗费于反复比对超声图像和手术部位的手动勾画。

然而此次,苏教授团队首次使用联影智能多元手术治疗平台 uAI MERITS,创新性地解决了传统口腔颌面整复手术穿支皮瓣制备中,医生靠经验和感觉定位穿支血管的临床痛点。

苏宇雄教授分享 uAI MERITS 的最新实践

联影智能多元手术治疗平台 uAI MERITS 是一款用于机器介入、治疗和手术的元宇宙生态系统。它依托医疗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可创建在手术场景下的患者、医务人员和操作环境的数字孪生,为术前准备、术中导航、术后随访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支持。

此次的手术方案,通过在术前使用基于各种医疗图像上训练的Transformer模型实现精准分割;在术中,通过一个多模态大模型来实现术中 3D 图像和视频配准、透视投影和动态视觉跟踪,实时提供术中的指引,大大提升手术效率和精准度。

除此之外,6月7日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手术。

由此可见,AI技术已经深入到牙科行业的核心业务内容,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成绩。

那么AI技术进入牙科行业,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

那也不绝对

02AI技术对牙科行业的影响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AI技术进入牙科行业,肯定是有正面作用的。

浅而易见的,AI机器人可以帮助口腔诊所减少工作量。

正值暑期看牙热,7月27日财联社采访报道,多家口腔诊所业务量激增,有诊所医生几乎每日加班时长都在3小时以上,除儿牙、正畸等传统受欢迎的项目外,美白等具有消费属性的项目也颇为热门;香港牙科因人手不足问题导致民众一"筹"难求,近日也推出了香港牙科修例,允许非本地培训牙医执业 议员称缓解业界人手不足。

如果AI机器人技术普及到上中下游门诊,势必能够帮助诊所医生和医护人员减少众多简单但是繁琐、重复的工作,大大提高诊所的接待效率。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人员支出,进而影响看诊价格,有可能达到跟种植牙集采类似的成效,降低单价,提高客单量,对诊所和患者都有一定正面影响。

部分网友也表达了对机器人进入牙科行业后的期待

同时比起人工手动治疗,机器人诊疗稳定性更高。人体毕竟不是机器,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工作精度、完成度都会受到相对影响,进行诊疗和手术的时候也会随之产生一些风险。而机器人手术不会收到相关影响,或者说影响的概率比起人工能降低很多。

当然AI技术也不会是完美无缺的

在精密的仪器也难免有出错的时候。AI行业面世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某些行业仍然使用非自动机械化设施。例如飞机舱门,几乎所有的机舱都是采用手动开关,就是为了防止自动化机械出现故障从而扩大事故影响。

放到牙科上也是同理,如果牙科机器人在进行牙科手术的时候出现故障,造成的危害可能会比人工手术高上不少。退一步来说,即使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危害,那么事后的赔偿如何划分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近期已经出现了多起医患纠纷赔偿划分不合的事件:7月30日,北京一女士在诊所洗牙时因器械掉落导致门牙被砸断,双方就赔偿问题多次沟通仍无法谈拢;7月23日,湖南一男子在诊所治牙,针管掉落在囊腔中导致化脓,相关诊所怀疑该男子诊断记录造假,要求法院鉴定起诉。

人与人之间的事故责任都如此难以划分,机器造成的事故赔偿又该由谁来承担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部分网友表达了对机器人从是牙科工作的担心

除了事故赔偿,机器人进入行业还有可能会对牙医和医护人员的就业空间产生影响。下到基层简单重复的接待、协助、护理等工作,上到参与牙科手术,各个领域的牙科工作人员的就业空间都有可能被压缩。牙科行业可能不再会是大众眼中的"金饭碗"。

03牙科机器人基于优秀牙医的基础

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市面上的牙科机器运作原理都是由经验丰富的牙科医生协助进行程序编写的,牙科机器人所有的运行原理都是基于这些优秀的牙科医生,多年总结下来的经验进行运作的。以当下技术来说,没有出现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调节程序的牙科机器人,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牙科医生协助,牙科机器人将无法正常运作。换句话来说,目前的牙科业务,还是无法脱离人为因素,牙科机器人的手术效果只能暂且做到接近人工或者齐平人工,而无法超越人工。

《半岛都市报》曾经发表过文章"机器人可部分替代,优秀牙医仍然缺乏"。

文章中提到"从现有的案例看,确实机器人有它的优势,更加精准、稳定,确实会给他们的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具备资金实力的机构,肯定会率先用上这些设备,对于他们这些小型牙科诊所而言,肯定会有影响。王聿明说,种植牙是一个复杂的手术,难以做到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操作。如果是情况简单的话,机器人可以进行操作。但是,整个操作流程,都是需要医生在前期判断的基础之上,设定好程序以及输入相应数据,机器人才能完成手术步骤。在手术过程中,也需要医生对于数据实时监控。一旦发生数据失误、电路中断等意外状况,没有医生的"救场",后果难以想象。另外一方面,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种植机器人目前还难以解决。每个人的骨质条件不一样,有些需要植骨,这些操作都很难通过机器人来完成。"目前机器人可以适度参与到种植过程来,缩短了医生的工作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生的种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是,如果依靠它完全代替人工,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发展完成。"王聿明说,相比于种植机器人,优秀的牙医仍然不可或缺,增加培养的力度,提升牙医的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以上信息来看,目前牙科AI机器人想要脱离人工干预,完全替代牙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在未来的某天,还有可能能看到自助口腔诊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机器人,手术,牙科,医生,牙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