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后三次出血脑干组织受损,还有手术机会吗?
年将近50岁的严女士不幸罹患高位颈髓海绵状血管瘤,前后三次出血,已造成部分脑干组织受损,然后一次出血后患者基本以全休为主,不敢有任何大的活动,不能激动,随时都需要提心吊胆。一旦出血量较大,即会造成周围神经及脑组织的压迫,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控制、大小便失禁甚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等结果。
术前MR:延颈髓偏右侧见一直径约1cm占位,周围见环状含铁血黄素低信号影环绕,提示海绵状血管瘤。
然而病变深藏在高位颈髓腹侧且压迫脑干,咨询了国内一些医院的专家,他们都表示手术风险较高,不建议手术治疗,建议保守观察,等下次出血了再对症治疗处理,但如果这样,轻的话肢体瘫痪,重的话呼吸控制得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且随着发作次数增加风险越大,每一次造成的神经损伤都是难以逆转的。
严女士赴德接受巴教授手术,教授使用其提出的神经外科较难手术入路之一"远外侧入路"为其全切肿瘤。
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来说,多数患者的病史提示出血并非"一次性",往往不定期反复发生。随着出血次数增多,往往会出现再出血频率增加、症状加重的趋势,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会变成不可逆性损害。如果出血影响了面神经核团,就会造成面瘫;如果影响了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束,就会造成肢体麻木乏力。脑干大小如同人的拇指,反复出血几次就可能造成整个脑干被压扁浸润。
巴教授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经验要点总结如下:
1、临床症状严重提示有手术指征;2、偶然发现的(静态的,无临床表现,无出血)海绵状血管瘤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3、在进展恶化快的病人中,紧急手术切除肿瘤是有益的,相当于抢救性手术;4、有很多手术入路是可以选择的,但最短到达肿瘤的手术路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术入路选择;有的较长的入路在特定情况下对功能的保护是很好的; 5、根据巴教授手术的患者,90%以上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或极好的预后;6、再发出血的患者应该再次手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