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医疗是医疗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推动了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01发展背景
为加强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日间医疗服务行为,保障日间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规定所称日间医疗,是指医疗机构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前提下,为患者提供24小时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日间医疗起源于日间手术,日间手术缩短了传统住院患者入院后等待医生查房、检查、手术等一系列非治疗直接相关的时间,但不减少患者治疗的必要时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经过不断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包括日间手术、日间化疗等服务类型的日间医疗模式[1]。日间医疗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做好高质量服务内涵管理,加强服务供给侧改革,提升医疗技术能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优化流程提升满意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医疗机构运营效率效益。强化医学科技创新,提升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1]。
日间医疗具备哪些"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02高科技
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的发展得益于外科微创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快速麻醉技术、术后康复技术的不断进步[2]。外科微创技术(以胸腔镜手术为代表)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论的临床应用、发展与普及,使微创肺癌手术日间化管理成为可能[3]。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排尿症状改善明显,尿道完整性高,术后尿道狭窄、逆行射精的并发症发生率低[4]。
日间化疗
制药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化疗模式发展进化,化疗皮下制剂的上市将进一步提升日间化疗效率,肿瘤治疗进入皮下时代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意味着肿瘤患者的治疗模式向慢病化管理转变成为可能。(技术创新推动日间化疗模式创新发展)皮下注射剂型可以将过去每次需要几个小时的治疗过程缩短到5分钟左右,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体验。皮下注射的优点是制剂中的透明质酸酶能够暂时降低细胞间质的粘性,促进曲妥珠单抗的快速扩散和吸收,从而使之成为一款即用型制剂,只需2∽5分钟就可以完成。同时,与静脉注射剂型相比,皮下制剂为固定剂量,即不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体重每次进行剂量计算,大大方便了患者及医护人员。(赫赛汀®皮下制剂在华获批!改善中国乳腺癌患者治疗体验)
03高效能 案例一 目的:分析某眼科医院日间手术的实施情况,总结实施日间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间于某院住院的35025例日间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现况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日间手术疾病病种、日间手术量占比、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手术取消率等方面对日间手术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日间手术的疾病病种逐年增多,排在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晶状体病、视网膜病、青光眼、结膜病、斜视;日间手术量占比逐年增加,至2021年达到81.62% ;开展日间手术使平均住院日缩短1.26d;平均总费用降低 1416.58元[5]。
案例二 目的:探讨开展日间手术对缩短普通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方法:调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大连市某三甲医院一个院区普通外科住院日数据,采用中断时间序列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普通外科开展日间手术前后平 均住院日的变化趋势 。结果:控制开展日间手术前的时间序列影响和开展日间手术后的时间序列影响后,开展日间手术 可使全部普通外科的住院患者月平均住院日降低2. 090天(P<0.001);其中乳腺患者的月平均住院日降低2.215天(P< 0.001),腹部疝患者降低2.814天(P<0.001),甲状腺患者降低 2.122 天(P<0.001)。结论:日间手术的开展缩短了普通外科的平均住院日,使医院的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6]。随着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步,以日间手术为代表的日间医疗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长期的实践证明,其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政策解读)2024年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2022年,开展日间手术的三级公立医院占比为79.5%,较2021年提升3.0个百分点;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为14.2%,较2021年增加1.7个百分点。日间医疗服务范围不断扩展,日间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04高质量
自2019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持续开展日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制定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已连续3年在NCIS进行全国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的质量指标数据填报情况趋于向好,部分质控指标如日间医疗取消率、随访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部分质控指标连续4年正向发展,但因国家未出台统一的日间医疗的质控指标,对指导医疗机构在开展日间医疗的过程管理需持续完善。因此,做好日间医疗的质控体系构建研究,保障日间医疗的规范化发展势在必行[1]。
《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本机构日间医疗病种和技术管理。遵循科学、安全、规范的原则,制定本机构日间医疗病种及技术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融入专科能力建设工作,采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科学管理,加强质控指标应用和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收集、分析、反馈,以医疗质量安全情况为循证依据,开展针对性改进。
2023年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提高日间医疗质量。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日间医疗病种和技术管理,强化日间医疗科室和医师审核授权管理,不断扩充日间医疗服务范围,提升日间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日间医疗患者评估和随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予以干预,保障日间医疗患者安全。
05总结
日间医疗是医疗服务的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推动了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应用高科技、促进高效能、实现高质量诊疗,实现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次均住院费用、优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满足了百姓就医治病需要,助力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1]韩超,祝学梅,王莹等.日间医疗的规范化发展思考[J].实用医学杂志,2024,40(08):1038-1041.
[2]嵇武,刘亚萍,戴玮. 我国日间手术开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2):199-202.
[3] 肺癌手术日间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4]陈彦博,徐欢,周林,等.日间手术模式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4,39(06):562-566.DOI:10.13201/j.issn.1001-1420.2024.06.021.
[5]张晶,韩彦凤,周金燕,等.2018-2021年某眼科医院日间手术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23,30(05):330-333.
[6]赵一爽,何传荣,宫颖,等.日间手术对缩短普通外科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基于中断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2,39(06):893-89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