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提升就医体验,我们在避免患者信息泄露中需要做些什么?

2024-08-09 13:30

信息泄露是一把双刀,既能通过患者信息泄露挫伤患者就医体验,又能通过医疗信息泄露折损医德医风。

近日,某高校学生在视频平台晒"985大一投行实习的一天"引发争议。金融行业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随之,前年某头部券商员工老婆晒**位数工资的事件也被重新翻出。据36氪记者报道,多家受访券商认为"管理好社交媒体账号"是证券公司招聘实习生的基本要求,并重点提及"员工自身舆情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追本溯源,舆情的源头是行风,行风"清",则舆情"轻"

券商如此,医疗机构亦如此。

自医保发〔2019〕50号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加强医疗保障系统行风建设的通知》,至国卫医急函〔2024〕101号文《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 近年来,行风建设被不断提及。其作为医院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优化患者体验,提升院区服务质量,构建正向医院文化,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借鉴投行舆情,遵循行风文件,我们提取到一个关键词--信息,信息泄露是一把双刀,既能通过患者信息泄露挫伤患者就医体验,又能通过医疗信息泄露折损医德医风。

一、强化员工教育

不仅需要强化常规医德医风教育,利用入职培训、日常学习活动、年度线上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而且需要组织包括外包厂商人员在内的全员舆情教育,打破"行风仅关乎医护"的认知壁垒和透露"无关痛痒"的信息不会违规的认知误差。

例如,以某种形式提供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用量信息,或者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以上可能涉及到日常行风教育鲜少覆盖的库房员工等。

二、提升患者体验

一是认真看待投诉,二是妥善处置医纠,三是主动分析和审查不良事件,四是做好巡查排查工作,降低医托、黑护工等对患者就医好感度和院区口碑的折损。

例如,笔者朋友吐槽过一段亲身经历,在某医院进行产检时,因为抽血台电子屏有显示"糖耐"二字,刚刚抽完血,就有一个自称同为孕妇的人上前闲聊,几句就开始推荐某私人月子中心服务,并一再要求加微信,导致她的就医体验极差。这就是遇到了升级版医托而对医院印象折损的典型案例。

以多地文件反复提及的外包厂商人员保密意识提升问题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如下:

听到"提高意识",总是让人头疼,怎么提高?是否有效?重点在哪?我们不妨展开说说.

后勤的外包厂商人员普遍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尤以保洁大娘和TC大叔最具代表性,他们的泄密往往是不经意间的"祸从口出",所以宣导重点在"注意言行"

首先,进行场景提醒: a.在非工作期闲谈患者隐私

b.在工作期间八卦单位信息

c.在工作期间帮忙热心"牵线"

然后,进行常见风险预警,例如:

a.泄露患者病例信息可能造成侵权或者网络风波等

b.泄露遗体信息可能在不经意间协助了黑产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待大龄群体,在风险预警宣导时,注意语言通俗且言之有物。用大家能听懂的话说,用大家能记住的案例进行佐证。

一方面,引用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泄露医疗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一方面,巧用案例警示。

例如,以中老年熟悉的90年代女明星"周海媚"为切入点。2023年12月疑似周海媚生前送医院抢救的电子病历截图在网上被流传。后据证实,网传病历确系真实病历,涉嫌泄露病例的两人中一人为医院职工,另一人为该职工的朋友。12月14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近日,顺义公安分局查处一起散布他人隐私案件。经查,12月11日,符某某(男,36岁)利用其在顺义区某医院工作的便利,出于炫耀目的,将一名病患的个人病历拍照发至微信群,导致信息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顺义公安分局已将符某某依法行政拘留。"

接着,在重点场所进行提示,比如,电梯。电梯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泄密空间。狭小密闭空间,即使是耳语也能被清楚听到。各大医院通常会在电梯内进行"切勿讨论患者隐私"提示牌,这适用于医务人员也同样适用于外包厂商人员。

最后,在外包厂商的教育宣导中,要对厂商管理层进行剥离,进行单独宣导。如果说,对其员工的宣导重点在"祸从口出",那么,对其管理层的宣导重点就在于 "守住底线"

a.杜绝提供信息以协助黑护工

b.杜绝提供信息以协助黑急救车

c.杜绝提供信息以协助黑丧葬产业

外包厂商人员保密意识提升,是一件长期的任务,需要沉下心来认真宣导。

前文笔者将信息泄露比作一把双刀,形容其既能通过患者信息泄露挫伤患者就医体验,又能通过医疗信息泄露折损医德医风。诚如上个月的一份报道,7月3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创伤专科主任医师孙某被举报传播多名病人手术信息及隐私图片。当晚,上海市东方医院发布通报称,立即暂停孙某医疗工作,配合医院和相关部门调查。截至目前,卫健委的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正在立案调查当中。

"再让子弹飞一会",案件仍在调查中,但案件引发的热议值得深思。涉医事件,尤其是涉及患者信息、医疗信息的,在处理过程中必须保持警惕性。与此同时,如何保护医院权益、如何保护医护权利、又如何保护患者信息?在具体案例中法律法规是如何判定的?身处舆论风暴中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行风建设的"风"出过医疗行业的长帆,就医体验的"雨"沁入医疗工作者的心田后,同行们该真切思考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信息,医院,进行,患者,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