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颅,6根电极治好男孩10余年痴笑性癫痫
通过神经外科机器人
把6根电极插入脑中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不是电影中的桥段
而是发生在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八科二区手术室的真实场景……
在小明1岁时,家长发现,即使周围并没有好笑的事物,小明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一次几秒钟,但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次,严重时每天可出现几十次。起初家长并未在意,直到小明5岁时,他在发笑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这下可把家长都吓坏了,连忙陪同小明到当地医院检查。当时检查提示小明为下丘脑错构瘤。受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只能吃药控制。起初,服药后,小明出现肢体抽搐的频次减少,但是经常出现发笑、痴笑等症状,严重时会发出声音。
尤其是上课时在安静的课堂上,突然传出的笑声让小明感到压力极大,甚至产生了厌学和退学的想法,情绪时常低落。前段时间,在亲友的介绍下,小明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我院神经外八科二区王艮波主治医师接诊了患儿。根据患儿的核磁共振及PET-CT等检查结果,癫痫中心内外科、儿科多学科团队联合会诊后,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
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神经外八科二区副主任陈俊喜通过机器人手术为患儿插入电极,后期通过热凝毁损术让下丘脑错构瘤消失。
术后,小明的痴笑症状随即消失,复查脑电图也正常了,从此他再也不怕会在课堂上无缘无故发笑了,他很是期待九月开学,终于敢自信地和同学交流、玩耍、学习了。
SEEG电极置入术后(双侧共置入6根电极)融合图:蓝色:电极,红色:下丘脑错构瘤
陈俊喜介绍,下丘脑错构瘤虽名为"瘤",但它并不是真正的肿瘤。下丘脑错构瘤属于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病变,常于婴幼儿及儿童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痴笑性癫痫,严重时会继发四肢强直阵挛发作,还可出现性早熟、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传统手术方式为开颅切除错构瘤,但由于下丘脑错构瘤病变位置隐蔽,位于大脑底部,病变体积小,周围都是重要的脑神经和下丘脑核团,导致开颅手术难度大,完全切除困难,且可能因手术损伤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已可通过机器人引导下进行电极精准置入下丘脑错构瘤内部,充分覆盖瘤体,然后通过热凝毁损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成功后再将电极安全拔出,可解决患者多年的癫痫发作问题。
该术式不仅微创,且精准、安全,热凝毁损下丘脑错构瘤的过程中患者完全清醒,可以在术中检测患者的语言、视力和运动功能有没有受到影响。这项手术能给患者带来更小的损伤、更好的预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