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周俊主任:2023年胃癌进展回顾

2024-07-24 16:01   博医荟

特邀上海高博肿瘤医院周俊主任和我们聊聊2023年胃癌治疗领域里发生的“大事件”。

由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与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23 抗肿瘤新药及肿瘤治疗年终大盘点"于2024年1月13日-1月14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将设立7个会分场,分别讨论2023年度胃癌、肠癌、肺癌、头颈肿瘤、乳腺癌、肝癌、淋巴瘤治疗的创新药物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关注多学科合作和全程化管理,跟进全球前沿进展动态。此次会议特邀请了国内知名肿瘤专家做精彩报告,预计100多位从事肿瘤领域的医生参与,旨在开拓视野、更新知识和增进交流。

特邀上海高博肿瘤医院周俊主任和我们聊聊2023年胃癌治疗领域里发生的"大事件"。

专家简介

周俊 主任

  •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 上海高博肿瘤医院肿瘤科主任

  • 第五届"人民名医"

  •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 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 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 CSCO放射介入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 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药促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时长07:05

问题一

术后辅助治疗是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减少复发、延长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制定最佳的胃癌辅助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存获益?

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策略需要根据病人术后的病理分期情况以及PD-L1表达状况来制定。如果患者的病理分期为T2早期,且术后没有高危因素,则仅采取术后观察的策略即可。如果患者的病理分期为局晚期,则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治疗,以消灭残余肿瘤细胞,减少或延迟肿瘤复发和转移,从而提高远期生存率。目前,胃癌术后辅助方案仍以化疗为主,主要利用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药物。但是在ATTRACTION-5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在化疗的基础之上加入免疫治疗,患者的RFS也展现出了获益趋势,这也提示我们区分免疫获益人群或是制定辅助治疗策略时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

根据PD-L1表达水平,可以将人群分为PD-L1高表达人群和PD-L1低表达人群,一般情况下PD-L1高表达的人群更容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上述研究的结果也表明,PD-L1高表达的局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加入 PD-L1单抗能够提升RFS获益。因此,将免疫获益的人群甄别出来,也有助于患者在术后辅助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问题二

回望2023一年,免疫治疗在胃癌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取得突破,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那么您认为2023年哪一项免疫治疗研究最令您影响深刻呢?

2023年延续了前面三年免疫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胃癌的围术期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新辅助治疗方面,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引入,新辅助化免治疗对比单纯新辅助化疗的 PCR和接近完全缓解的患者数提升了一倍不止,这极大的提升了患者手术的可操作性和疗效,更加充分地发挥了新辅助治疗缩小原发病灶、降低肿瘤临床分期,增加RO切除手术机会和保留器官、组织功能的作用。

在辅助治疗方面,上述提及过的ATTRACTION-5研究是第一个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术后辅助治疗pⅢ期G/GEJ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Ⅲ期研究。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以摘要形式报道ATTRACTION-5的初步研究结果,尽管该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但在亚组分析中部分人群(如ECOG 1分、病理分期为ⅢC期、PD-L1 TPS≥1%),免疫治疗的引入依然提高了该部分群体的RFS获益:ECOG PS 1,HR 0.50(0.27,0.93);ⅢC, HR 0.69(0.48,0.99);PD-L1 ≥1,HR 0.33(0.14,0.75),这对后续免疫治疗在胃癌辅助治疗阶段的探索有着积极意义。在联合治疗方面,最重磅的无疑是CheckMate-649研究在年初ASCO GI大会上公布了其3 年随访结果,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在全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 近70%,完全缓解(CR)率可达化疗近2倍(15% vs 8%) ,在实现高缓解的同时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而且不良反应也并没有因为随访的时间延长而增加,更没有出现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如此出色的数据也为临床医生选择化免联合方案时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和极大的信心。

问题三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种创新和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因其疗效强、毒性适中的显著优势被很多人看作胃癌治疗的新希望,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化疗由于其优异的疗效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使用已有近百年,但化疗的毒性一直是其有待问题,而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的出现,为这一局面带来了转机。ADC药物是由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特定数目的小分子细胞毒素,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抗体通过抗原结合片段识别并结合细响表面的靶抗原,借助内吞作用诱导ADC内化,在ADC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后,通过蛋白水解/酸化裂解溶酶体中的连接体,致使癌细胞内化疗药物部分释放,破坏微管蛋白或DNA,从而发挥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ADC药物具有高靶向性,高特异性、高活性的特性,且在保留化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细胞毒药物的毒性,实现了较传统化疗药物更低系统毒性,现在已经成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热门药物之一。

例如,胃癌领域近来备受关注的DS-8201和国产新药维迪西妥单抗都应用了ADC药物的技术,尽管二者携带的细胞毒药和制作工艺有区别 ,但最终疗效都非常优秀。在今年12月1日-3日举行的ESMO ASIA大会上,DS-8201用于中国HER2阳性局部晚期/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DESTINY-Gastric 06研究首次亮相,研究入组患者的ORR为28.8%,DCR为79.5%,中位OS、PFS和DOR分别为10.2个月、5.7个月和7.9个月,数据表现优异;且整体安全性可控,较受关注的间质性肺病(ILD)也仅出现3例(3.2%)。

因此,凭借DS-8201等ADC药物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的优秀抗肿瘤活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ADC药物未来有望打破胃癌治疗困境,为全球胃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甚至治愈的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胃癌,肿瘤,药物,治疗,辅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