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颖主任:一步一个脚印,为血液病孩子们带去治愈的力量

2024
07/23

+
分享
评论
博医荟
A-
A+

今天,邀您一起走近刘华颖主任,请她讲述一名儿童血液科医生背后的医路点滴。

儿童是国家和家庭的未来与希望,儿童疾病治愈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更是一段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作为临床公认的"哑科",儿科病房的孩子们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诊疗的棘手可想而知;而在儿童血液病领域,患儿的病情常常突发、疑难、进展迅速,无疑为医生们带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

艰辛的临床工作背后,漫长的儿童血液病治疗周期也让许多医生和患儿们日复一日彼此相守与陪伴。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刘华颖主任总是说,"我们在看着这些孩子长大"。今天,邀您一起走近刘华颖主任,请她讲述一名儿童血液科医生背后的医路点滴。

踏入了医学殿堂

让我有机会更有能力帮助孩子们

Q1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学医?又是什么样的初衷,让您选择了儿童血液病领域?

刘华颖主任:二十多年前,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我最终选择了医学这个专业。起初对医生职业缺乏认知,但在误打误撞之下,通过学习的不断深入,从本科到研究生,我逐渐感受到医学的神圣、儿科的魅力。

在性格方面,我很喜欢和小朋友们打交道,和他们在一起交流、沟通,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回想起来,又像是冥冥之中选择了学医这条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过来,学医让我有了更多的能力去解决小朋友们的问题,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从City of Hope到Mayo Clinic

我逐渐专注身与心的双重治疗需求

Q2

您曾经前往洛杉矶City of Hope医疗中心、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进修学习,海外学习经历对您有哪些触动?

刘华颖主任:2016年在洛杉矶City of Hope医疗中心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他们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靶向CD123的CAR-T技术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这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通过在临床深耕去发现问题,返回基础领域进行相应的深层次研究,再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这样一个"闭环"过程中,为患者实实在在带来了非常大的获益。我回国后也从事了CAR-T等免疫治疗手段的探索,和我们的研究团队一起把基础研究和我们真实的临床实践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致力于为血液病患儿带来更有前景的治疗效果。

此外,洛杉矶City of Hope医疗中心还是一个服务非常到位的医院,我通过与儿科病区的医生、护士、患儿的沟通,发现他们不仅专注于疾病治疗本身,还会为患儿和患儿家庭带来非常全面的服务与帮助,促进他们身心的康复。妙佑医疗国际的学习经历也是如此,他们整个治疗的理念不仅科学严谨,而且非常人性化。现在我们中心也在慢慢完善和落实这样全面化的从前期疾病诊疗到后续精神心理的身心治疗,希望为患儿和家庭带来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海外学习的经历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把国外先进的治疗理念融汇到回国后的临床治疗和救助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启发我要不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临床实践,而且一定要跟进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才能在发现患儿的需求时,有能力更多地帮助他们,这就是我整个海外学习经历中最大的感悟。

瞄准儿童急淋的复发困境

孩子们的病情始终鞭策我前行

Q3

您在临床和科研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对于一位临床一线工作者而言属实不易。您是如何做到始终跟进前沿、创新突破的?

刘华颖主任:回国以后,我主要从事儿童淋系白血病的治疗。我们的患儿大多数都是复发难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规的化疗往往已经不如人意,这要求我们临床医生必须从最新的治疗进展、最前沿的治疗理念中去找寻解决的办法。正是我们每天面临的临床治疗需求,不断鞭策着我们去紧跟前沿,尽最大努力让患儿获益。

一声声甜甜的"刘阿姨"

我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人

Q4

对于医患关系,您秉持的理念是什么?

刘华颖主任:首先,儿科是"哑科",我们要能够关注患儿的家长,并能够进行良好地沟通;第二,要细心且有耐心,能够花时间去密切关注自己的患儿,才能知道孩子每天的病情变化;第三,要有爱心,真诚地去与孩子建立信任感,让他们愿意跟你沟通交流,进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对于治疗本身,我必须对我的病人负责,我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对他来说是最为获益的,并且要通过和家长的充分沟通,共同去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我接触儿童白血病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近20年,见证了移植方案、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进,这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和国际交流,去提升学识,革新理念。

儿童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本身,我们还应当让他在治疗过程中,不要感受到、或者是尽量减少痛苦。这种痛苦一方面来自孩子们对疾病的恐惧,另一方面也来自家长无形之中的影响。因此与和家长沟通时科学严肃的态度不同,我在查房的时候说话会用更柔和更可爱的声音去和孩子们交流,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有的时候查完房我的同事会告诉我,"这个孩子什么都不和我说,但是都给你讲",我内心充满欣慰和感动,因为孩子们把我当成了知心人。

我们病区有一面特殊的墙,是专门留给患儿的。上面密密麻麻贴着各式各样的画,都是孩子们亲自制作的,他们还会在复诊的时候再来贴上自己新的作品。每次看到这面墙时,我都会觉得非常开心,因为通过这面墙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看到了他们恢复得越来越好。

制定最佳个体化方案

期盼更多的急淋孩子少走弯路

Q5

现在的您,对医生这个职业是如何理解的?对于未来的个人和团队发展,您有哪些规划与期待?

刘华颖主任:儿童血液病,尤其是儿童恶性血液病的诊疗仍面临许多困难,对临床医生是很大的考验。随着在儿童白血病领域探索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能够提供给孩子们与时俱进的最佳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根据患儿自身的各种因素,和他们的家庭因素,去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周期短的一、两年,长的六、七年,我们必须在一个非常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去不断寻求最佳的治疗方式,并和患儿以及他们的家庭一起去秉承共同的治疗理念,最终走到最佳的治疗结局。就像我们常常听到的那句话一样,我们应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在儿童淋系白血病的化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开展综合性的治疗与探索,致力于给孩子们更优的治疗方式。同时,也希望能够把我们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各类交流活动分享出去,让更多的急淋患儿和他们的家长能够少走弯路。

专家简介

刘华颖 副主任医师

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

血液病数字诊疗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靶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地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6年余。2016年美国洛杉矶希望之城国际癌症研究与治疗中心的访问学者。2017年"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集体获得者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淋巴瘤等血液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CAR-T细胞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他们,患儿,临床,我们,儿童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