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如何减毒长生存?CIK疗法2年,广泛转移患者生存超13年
免疫治疗可通过调节及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然而其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即免疫药物治疗)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的不稳定性、其微环境的动态变化等原因使得单一通路的治疗效果有限。
如何提高免疫药物治疗的疗效,同时减轻毒副作用,是肿瘤免疫研究的一大挑战。如今,联合治疗模式是一大探索方向,具体效果如何?能否真正做到"降毒增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研究数据吧!
免疫药物治疗联合效果如何?pCR率提升至40%
在关注到以PD-1/PD-L1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带来的疗效的同时,也应关注其毒副作用。除了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s)外,免疫药物治疗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而这些免疫药物治疗的毒副反应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免疫细胞杀伤正常细胞所致。
其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IRAEs,通常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出现,但也可能在治疗后数周或数月才出现。常见的IRAEs包括皮疹、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疲劳、肌肉疼痛等,尽管大多数IRAEs是轻到中度的,但有些可能是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该如何平衡免疫药物治疗的疗效与毒副作用呢?目前的研究表明,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的免疫治疗方法和药物,可以增强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可改变肿瘤微环境,杀死肿瘤细胞,暴露肿瘤抗原,从而刺激免疫反应,使免疫药物治疗更具有效性。
本研究(NCT04911517)相关研究流程
2024年3月,一项前瞻性、多中心、II期队列研究(NCT04911517)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探索了PD-1抑制剂联合长程放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的pCR率提升至40%,是新辅助放化疗方案的3倍左右,大幅降低了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后局部复发风险,并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如何有效平衡免疫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研究表明,还可以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免疫疗法联合使用,尤其是联合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绿色抗肿瘤治疗方法--免疫细胞治疗,其产生的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原发肿瘤进展及TME内复杂的相互作用
肿瘤微环境(TME)会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干预而变化,将影响患者的抗癌效果。而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恢复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使其正常工作,从而来调节肿瘤微环境,重新激活T细胞并增强其功能,纠正肿瘤的低氧微环境,可以改善肿瘤组织氧合,与免疫药物治疗产生协同效应,增加抗癌疗效。
CIK细胞治疗2年,晚期广泛转移患者生存已超13年,减毒增效效果显著!
作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细胞治疗在联合疗法领域也展现了增效减毒的强大实力,扩大了患者的临床获益范围与持续时间。比如,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法与传统疗法相结合,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6月14日,发表在知名的《Frontiers in onc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分享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病例,一位患有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成年男性患者,通过免疫细胞治疗和放化疗的联合疗法,已成功存活长达13年。
《Frontiers in oncology》截图
2011年,一名成年男性患者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 cT2N2M1 和 IV 期疾病(即广泛的小细胞肺癌),PET/CT显示右肺门占位107.5px×3.4 cm×3.8 cm,右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氟脱氧葡萄糖提取增加,考虑中枢性肺癌,转移至右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以及双肺结节。治疗初期,患者每21天接受三个周期的标准小细胞肺癌化疗和 CE 方案(卡铂+依托泊苷),同时应用局部放疗完成5940 cgy/33 f剂量的放疗(共两个周期),接下来的2年内应用IP方案(伊立替康+顺铂)14次、EP(顺铂+依托泊苷)方案 2 次、 CE方案4次。
虽然化疗和放疗的联合应用在早期有显著效果,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原发病灶出现生长迹象,并且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表现出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显示患者免疫抑制。因此,研究人员考虑应用免疫细胞疗法来纠正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在增强化疗效果的同时,减轻其毒副作用。
患者在2011年至2023年的治疗过程中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进行了10个周期的CIK治疗,每个周期静脉输注3次CIK细胞。除了CIK细胞疗法外,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结合免疫细胞疗法进行了共6个周期的CE方案化疗。在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4个月后,肺部CT结果显示原发性肺部病变明显减少。
患者治疗前后4次的肺部CT对比
(A)2013年患者的肺部CT:红色箭头表示右肺病变进展较多(化疗后)。
(B)2013年患者的肺部CT: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3个月后,红色箭头表示右肺病变减少。
(C)2016年患者的肺CT: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红色箭头表示右肺病变。
(D)2023年患者的肺部CT:红色箭头表示右肺病变稳定。
在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的治疗周期结束时,肺部病变没有显著进展。在治疗过程中,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发现,联合治疗后患者的CD4/CD8比值和CD3+CD4+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在最近的监测和分析中,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仍然相对稳定。
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给予姑息性化疗(每6个月一次)。随后的监测指标发现,患者原发病灶仍处于稳定状态,肿瘤转移没有明显变化。在整个病程中未观察到转移性胸腔积液。更重要的是,在一般检查中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的迹象。同时,研究人员监测了患者的白细胞和HB(血红蛋白)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几乎没有不良事件发生。
在疾病治疗的初始阶段,鉴于肿瘤的耐药性,肺部病变在稳定一段时间后增大。免疫细胞治疗和化疗联合治疗后,肺部病灶明显小于之前。从2011年首次确诊到2024年,该患者已经在这种侵袭性疾病中存活了 13 年。最新的肺内影像学数据和肿瘤评价指标提示疾病稳定,原发病灶和转移无进展,无不良事件。
小结
当前,患者从传统的治疗手段中获益有限,作为一种开创性手段,免疫治疗打破瓶颈,使治疗迈向更有效、更合理的治疗模式。
然而,免疫药物治疗依然存在疗效有限、毒副作用等问题,需开发、优化联合治疗模式,起到降毒增效的效果,才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结局。尤其是免疫细胞治疗联合方案,可以减轻或消除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疗效,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资料:
[1]Galluzzi L, Buqué A, Kepp O, et al. Immunological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anticancer agents. Cancer Cell, 2015, 28(6): 690-714
[2]Liu, Tong et al. "Long-term, 13-year survival after immune cel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a case report." Frontiers in oncology vol. 14 1389725. 14 Jun. 2024, doi:10.3389/fonc.2024.1389725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