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鼻咽癌早期生存率高达98%!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2024-06-04 16:25   高尚医学影像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einoma,NPC)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发病率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头位。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全球癌症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einoma,NPC)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发病率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头位。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鼻咽癌病例超过13.3万,约46%的鼻咽癌患者都集中在了我国。[1]

鼻咽癌I期患者10年存活率可达98%,II期患者达60%,而晚期(Ⅲ、Ⅳ、Ⅴ期)5年存活率<40%,中位生存率仅为3年。临床实践中,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隐匿,早期症状与其他良性疾病难以鉴别,7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2]。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展示

66岁林先生(化名),近期发现声嘶伴吞咽困难。外院就诊鼻咽镜检查:鼻咽部肿物可疑V型;左侧声带运动障碍。为进一步检查,遂来我中心进行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图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像所见:

鼻咽侧壁及顶后壁粘膜增厚,以顶后壁为著,病灶形态不规则,弥漫性生长,并向深部浸润,向后头长肌、C1椎体、枕骨斜坡,向上侵犯蝶骨下壁,边界不清,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轻中度强化,双侧腭帆张提肌、翼内外肌外形轮廓清楚,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右侧咽旁间隙及双侧颈深间隙(Ⅱ区)多发肿大及稍大淋巴结,较大者位于右侧咽旁间隙,大小约14.4x12.0mm,其信号不均匀,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初步诊断:

鼻咽侧壁及顶后壁粘膜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病灶形态不规则,弥漫性生长,并向深部浸润(累及头长肌、C1椎体、枕骨斜坡、蝶窦下壁),考虑鼻咽癌,右侧咽旁间隙及双侧颈深间隙(Ⅱ区)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MR分期:T3N2Mx。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

鼻咽癌是一种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鼻咽顶壁及侧壁,尤其是咽隐窝,是具我国特征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以华南地区发病率尤高,北方发病率较低,呈现人群易感现象,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种族易感性、家族高发倾向和发病率相对稳定的特点。临床上鼻咽癌可分为四个类型,即结节型、菜花型、溃疡型、黏膜下型,95%以上的鼻咽癌的病理是非角化未分化型癌。鼻咽癌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30-6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

哪些人容易得鼻咽癌?

✔遗传易感性:鼻咽癌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有研究表明人类染色体上携带鼻咽癌易感基因。

✔EB病毒感染:已知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俗称鼻咽癌病毒)感染目前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

✔长期接触污染环境、不健康饮食、大量饮酒和吸烟等都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种族:黄种人比白种人发病风险更高。

✔区域分布: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份鼻咽癌发病率比其他省市更高。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很常见。

鼻咽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NPC最好发部位是咽隐窝,侧壁常见,其次是鼻咽顶壁。早期阶段,NPC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隐匿且不典型,难以发现,确诊时大多已是局部中晚期。[4]

鼻部症状:早期可有间断回吸性血涕,肿瘤增大阻塞后鼻孔可致鼻塞,且先为单侧阻塞,继之双侧。

耳部症状:位于咽隐窝的NPC,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闷 及听力下降等。

颅神经症状:局部晚期患者确诊时可伴头痛或颅神经损害症状,如面麻、复视、 视力下降、嗅觉下降或消失、神经性耳聋、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 伸舌偏斜、声嘶等。

颈部淋巴结肿大:约70%NPC确诊时有颈淋巴结转移。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就诊者约40%,多为无痛性肿块。随疾病进展,颈淋巴结可进行性增大,变硬,活动度差,先为单侧,继之双侧,合并感染可有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压迫颈部血管导致患侧头颈部疼痛,突发性晕厥,甚至死亡。

皮肌炎:少部分NPC可合并皮肌炎,以颜面部、前胸、后背、四肢皮肤更常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随肿瘤受控,皮肌炎会随之好转。皮肌炎是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尚未明确,皮肌炎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至少比正常人高 5 倍。故对皮肌炎,须行仔细全身检查,以发现隐匿肿瘤。

远处转移症状:NPC尸检半数以上有远处转移,常见部位为骨、肺、肝,脑转移少见。

患者林先生因为出现咽喉部麻痹,吞咽困难和声嘶的情况,磁共振进一步检查,发现是鼻咽癌。而这个症状正是肿瘤浸润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时所引起的症状。所以出现耳闷、耳堵、听力下降、涕中带血、鼻塞、复视、头痛、声嘶,吞咽困难等症状,或扪及颈部无痛性肿块,应及时就诊。

鼻咽癌的筛查

1.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询问家族史和查体;
2.鼻咽镜检查;
3.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检查。
上述检查可提供疑诊患者,由于鼻咽纤维镜对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够满意,对一些黏膜下向深层发展的鼻咽癌也难发现,这时就要依赖于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

MRI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比 CT高,可更清晰确定肿瘤部位、范围及其邻近结构的侵犯,尤其对脑组织、咽旁组织、肌肉组织的显像效果好。有条件患者均应行MRI增 强检查,以更好确定分期、治疗方案以及放疗靶区的范围。后者应包括鼻咽及颈部。

CT

对不能做MRI者可行鼻咽颈部CT检查。对了解NPC的病灶范围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比临床检查更具优势,尤其对咽旁、颅底和颅内侵犯。但是在微小肿瘤的发现上仍有不足。

PET/CT

对中晚期 NPC,尤其颈部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直接行 PET/CT以明确转移。PET/CT对于检查鼻咽癌原发灶、鼻咽癌分期及疗效评估具有很大的优势。

参考资料

[1]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 GLOBOCAN 2020.

[2]Wu L, Li C, Pan L.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review of current updates. Exp Ther Med. 2018;15(4):3687-3692

[3]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

[4]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鼻咽癌》2022

审核医生:厦门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主任 张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鼻咽癌,检查,症状,鼻咽,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