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专栏: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易出现血瘀等症状,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分析了银杏内酯注射液和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使用在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对象与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9例(女15例,男2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60±5.00)岁。观察组39例(女14例,男25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8.90±4.40)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纳入标准:
l 经头颅CT或MRI诊断确诊为缺血性卒中,且均处于恢复期;
l 知晓同意本研究。
研究排除标准:
l 合并脑肿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l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l 存在严重精神疾患;
l 出现急慢性感染者;
l 合并心力衰竭者;
l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
l 生命体征不稳者。
两组均给予降纤、抗凝、调脂、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0.20 g/次,3次/d,持续服用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10 ml银杏内酯注射液+生理盐水250 ml,1次/d,持续治疗2周。 依据NIHSS评分评估疗效,治疗2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不足18%为无效;NIHSS评分下降18%~45%为有效;NIHSS评分下降46%~89%,病残程度1~3级为显效;NIHSS评分下降90%及以上,病残程度0级为临床治愈。将有效率、显效率及临床治愈率纳入总有效率。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以Barthel指数评估,得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
2. 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高(P<0.05)。见附表。
3. 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3例不良反应(分别为头痛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3/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2/39),2例均为恶心;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
讨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是自银杏叶中提取而成的中药注射制剂,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其受体结合,拮抗血小板凝聚,保护胶质细胞及微血管,改善脑部血循环,缩小脑梗死面积;且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提高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能量供给,保护神经细胞。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使用可协同增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2周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配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卒中,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见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卒中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综上可知,银杏内酯注射液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献来源:
李福刚.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000(016):P.53-5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