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验田”到“示范田”,构建患者私域从“解决断点”开始
“解决断点”,是私域最核心的任务,而后才是锦上添花的设计。
为什么要做患者私域?医药人有不同的答案:为了更好的患者管理,为了打造数字化“试验田”,亦或为了更深度、规模化地触达和教育患者。自2019年以来,患者私域逐渐从简单跟风的1.0阶段迈向追问价值的2.0时代。各大药企也开始意识到需要明确患者私域的核心商业价值定位,才能构建卓有成效且适合自身的私域模式,重塑与患者在院外的“零距离”互动。
通过私域“BREAK”断点四步曲,从生意(Business)、认知(Reflection)、行动(Action)以及成长(Keeping-growth)四个维度帮助药企精准定位私域价值,识别断点,解决断点,构建具有生命力的患者私域。
01 Business识别生意断点
定位私域核心生意价值和角
搭建私域的模式各有千秋,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药企应当对患者、企业自身、公域平台三方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审视自身在患者旅程中的关键环节缺失,在患者激活管理中的劣势,并判断是否能够通过公域平台实现。这样,药企才能准确定位私域核心生意价值和角色,选择适合的私域链路模式,协同整个平台搭建的参与方。
02 Reflection识别认知断点
告知≠认知,建立认知过程
药企在私域平台开展患者教育时,往往觉得传播效果不好,患者对于疾病信息或产品价值不够了解或认可。GrowthX认为,告知≠认知,药企要识别患者的认知断点。以某皮肤生物制剂决策路径为例,新客在深入验证产品后,仍可能出现因碎片化或晦涩难懂的信息导致不理解和不信任,而止步于此。认知的建立,涉及层层把关,药企要定位关键认知断点,找到认知障碍,从而更好地构建患者的认知过程。
03 Action 识别行动断点
认知≠行动,建立触发机制
行动断点则是认知建立后仍可能出现的问题,即使患者认知到诊疗的必要性或DOT、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性,却仍会因不急迫、不知道就诊途径或“抵触”病人身份、“违背”正常生活等情况不采取行动。因此,认知≠行动,药企需要识别患者私域中的行动断点,根据Fear-Love-Desire模型设计触发机制,强化“可获得性”和“影响力”。
04 Keeping-growth 识别成长断点
建立可持续的演变迭代
完善患者私域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识别其中的成长断点,避免私域变成阶段性的项目工具。以患者为中心的私域运营离不开精细化管理用户运营,其中的用户数据更是企业宝贵的数字资产。药企需要在运营中不断积累基础标签、行为数据标签,完善运营断点,以数据和成长机制,建立可持续的演变迭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