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突发腿打软,被迫中断职业生涯,病根竟可能在大脑
篮球作为人们非常熟悉及喜爱的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号召力可谓不小。NBA、CBA、村BA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是每一个篮球迷都绕不过去的存在。
在篮球场上如风一般驰骋的篮球运动员,更是绝对的焦点。在人们的印象中,篮球员都是高大、强壮、充满着蓬勃生命力的那群人,尤其是他们那双弹跳力惊人的腿,更是他们征战篮球场的重要依仗。
但有一天,如果一位篮球员动员发现他的腿出了问题,没劲儿了,跑不动了,那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就发生在了一位17岁的篮球小将身上,作为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身高一米九多的小陈,间断头疼2年,头疼部位位于右额顶部,程度较轻,然而三个月前头疼症状突然加重,并出现了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最打击他的却是他出现了左下肢无力症状。
腿没劲儿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篮球运动员生涯结束了。
小陈和家人都不想就这么断送小陈的运动员生涯,开始为小陈四处求医。但他们治疗的目标都放在了小陈的腿部,没有考虑别的可能。终于这么治疗了几个月后,左下肢无力的症状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于是小陈的家人这才带着小陈去了当地的医院,做了颅脑MRI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陈的右侧基底节区有囊实性占位。
小陈一家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腿使不上劲儿不是腿的问题,而是脑子里的问题。
经过多方打听,小陈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找到了闫长祥教授。小陈以“颅内占位性病变(右侧基底节区)”为诊断收入病房。
经过肿瘤标记物检测后,考虑是混合生殖细胞瘤,拟采取了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闫长祥教授介绍,混合生殖细胞瘤是由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成分组成的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颅内,常见于松果体区,其次是鞍上,脑垂体,丘脑,基底节等部位。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年龄、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性早熟、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临床上对于混合生殖细胞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还需要配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同时,闫长祥教授还介绍,肿瘤标记物是生殖细胞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前评价指标,可以协助判断治疗的疗效;也可以在治疗后,协助观察病人肿瘤有无复发,但肿瘤标记物并不能决定准确的组织亚型。生殖细胞肿瘤的确切诊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依赖于手术切除取得病理诊断。
在闫长祥教授和他的医疗团队详细严谨的术前讨论及完善的术前检查后,小陈被推入了手术室,行右额开颅皮层造经侧脑室肿瘤切除术,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手术切除满意。
术后,小陈很快就恢复了清醒,目前已经能够下床行走。头疼、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以及左下肢无力等症状已明显改善,小陈正在康复的路上稳步向前。
考虑到小陈作为专业的篮球运动员,运动功能非常重要,所以在手术时,闫长祥教授特别注重保功能,尽量让小陈的运动功能不受影响,最后,小陈的手术结果非常好,他的运动功能未受任何影响,康复后就可以继续征战篮球场了。
小陈对于这个结果喜出望外,本来他对自己的篮球生涯特别悲观,不想现在却迎来了转机,他可以继续拥抱自己的篮球梦了。
据资料介绍,颅内生殖细胞瘤(germinoma)是颅内一种少见的胚胎性肿瘤,来源于胚生殖细胞,占松果体区肿瘤的30%~40%,男性青少年多见。生殖细胞瘤大约占颅内所有肿瘤的1%~2%。生殖细胞瘤的发病率亚洲国家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发病率更高,占全年龄组颅内肿瘤总数的2.1%~9.4%。
闫长祥教授建议,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肢体无力等症状,可以去检查一下头部,通过核磁或CT来排除是不是颅内有占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每年按时体检,通过影像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测,可以提前筛查出问题所在,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同时,对于生殖细胞瘤术后患者,闫长祥教授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身体恢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