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技术创新推动日间化疗模式创新发展

2024-04-12 17:25   日间医疗科技

化疗模式正在从”住院多日化疗”向”住院日间化疗”、”门诊日间化疗”模式发展,正在推动医院从病床使用效率、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绩效激励、质量保障、患者体验等多方面

行业背景

    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在《中华肿瘤杂志》发布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与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GLOBOCAN 2022中国数据一致。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82.47万人,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约257.42 万人[1]。

    癌症是人类需要克服的重大医疗难题之一[2],目前抗肿瘤药物(化疗)是与手术、放射性疗法并驾齐驱的3种主要癌症治疗手段之一[3]。

    随着恶性肿瘤患病率和肿瘤化学治疗(化疗)患者数的增长,肿瘤化疗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医院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医疗资源投入(如床位、静脉配置、护士等)逐渐增多[4,5]。为提升肿瘤化疗患者的诊治效率,各级医疗机构尝试“患者白天院内化疗,当日回家休息”的日间化疗模式,不仅满足了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6,7,8,9,10,11]。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出:推行预约诊疗和日间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日间照射治疗等服务。

发展现状

    日间化疗是“患者白天来医院化疗,晚上可以回家休息”的一种治疗模式[12,13],是恶性肿瘤患者入院和出院在24 h内(最长不超过48 h),期间完成静脉或体腔等途径给予抗肿瘤药物的诊疗模式[13,14]。平台式日间化疗中心是日间化疗常见的模式,指医院集中设置日间病房区域,所有日间化疗患者在同一区域接受治疗[15],不同于分散于各科室的分散式日间化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尝试探索平台式日间化疗运行模式—日间化疗中心,将日间化疗患者集中收治,建立健全集中收治流程,制定标准化治疗方案,筛选专业驻点医护人员。历经1年的努力和磨合,我院平台式日间化疗中心现已正常运行,31张椅位最高可收治107名患者,资源整合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提升了现有资源的使用,更释放了病房的床位资源。当日治疗、当日出院是平台式日间化疗中心的运行特色,在确保医疗安全和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应谨慎选择纳入集中化疗的患者。抗肿瘤治疗方案相对简单、预期毒副作用小的患者是首选[16]。

    日间医疗加快了肿瘤患者收治效率,肿瘤专科倾向于收治并发症多、易出现严重副反应的高龄患者或危重症患者。此举也利于外科科室集中力量和资源为重大手术、疑难疾病以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进行手术,保障了手术患者获得更充足的床位资源,并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治疗途径。我中心日间诊疗科收治的肿瘤患者按原诊治科室分析,肿瘤内科占 45.2%,肝胆胰外科占18.0%,普外科占 16.2%,乳腺外科占 18.9%,生物治疗科占 1.7%,其中新辅助化疗占化疗总量(转化治疗和姑息治疗)的 72.5%[17]。

    为探索日间化疗发展管理机制,分析日间化疗发展瓶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 2020年5月开展日间化疗发展情况调研工作,形成了《国内日间化疗工作开展现况调查研究》。日间化疗管理模式多为集中收治、集中管理,占60%;分散收治、分散管理占 32%;分散收治、集中管理占比最少,仅为8%。25家填写日间化疗设置情况的医疗机构中,设置独立日间化疗中心的有11家(占44%),在病区内划分专用日间化疗床位的有9家 (占36%),其他情况 (例如各病区根据患 者情况灵活配置、在日间病房内设置专用床位、使用日间手术部床位、使用日间医疗部床位等)有5家(占20%)。目前日间化疗模式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困境,主要来自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医保费用的报销方式和支付比例、信息系统建设、绩效考核奖励激励方案等方面。其中尤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占最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医保政策的支持[18]。

化疗制剂的技术创新

    1997年至2015年,FDA共批准128个抗肿瘤药物,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靶向药物占比达到62%,已经成为抗肿瘤新药的主流。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集中度极高,各大药企都对抗肿瘤药物怀有极大的开发热情。国内抗肿瘤药物以传统药物为主,靶向药物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提升,同时自主研发型新药也在逐渐增多 [19]。

    2024年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宣布批准了赫捷康®(通用名: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用于治疗成人HER2阳性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全新的赫捷康®作为全球首个复方皮下制剂,突破肿瘤单抗类药物给药技术瓶颈,“帕妥珠、曲妥珠双剂合一”只需5-8分钟就可以完成治疗,彻底革新乳腺癌靶向治疗传统模式,为中国的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2024年4月7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罗氏(Roche)递交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上市申请已正式获批。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种含有透明质酸酶的皮下制剂,此前已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瘤[20]。

    截止2024年4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已收录上市皮下注射的单抗类药物已有6条记录。

6291712841136345 

总结

    制药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化疗模式发展进化,化疗皮下制剂的上市将进一步提升日间化疗效率,肿瘤治疗进入皮下时代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意味着肿瘤患者的治疗模式向慢病化管理转变成为可能。化疗模式正在从”住院多日化疗”向”住院日间化疗”、”门诊日间化疗”模式发展,正在推动医院从病床使用效率、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绩效激励、质量保障、患者体验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实践,医保政策完善将继续推动化疗进一步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 陈茹, 韩冰峰, 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3):221-231.

[2]陈雪静. 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5, 28(1) : 84–90. Chen X J.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rapeutic antibodies against tumors.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2015, 28(1) : 84–90.

[3] 于元元, 冯柳, 刘京京, 等. 抗肿瘤药物全球市场分析. 药事管理, 2013, 48(2) : 155–158. Yu Y Y, Feng L, Liu J J, et al. Global market analysis on antitumor drug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3, 48(2) : 155–158.

[4] 陈丽富,邓伟英,徐敏玲,等.肿瘤内科病区日间化疗单元的建立和管理模式.现代医院, 2020, 20(8):1147-1149.

[5] 马飞.认识中国肿瘤日间诊疗现状.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 13(5):前插1, 1.

[6] 邓红,何倩文.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日间化疗患者静脉化疗安全及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23):118-122.

[7] 肖葛琼,王琼,廖辉,等.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23):3561-3563, 3579.

[8] 李冬,王蓓,朱小民,等.一站式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乳癌日间化疗患者实施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 2018, 33(7):611-612.

[9] 蔺文燕,彭彩丽,王永庆,等.日间肿瘤化疗的管理模式创新及运行效果评价.中国现代医生, 2022, 60(17):76-79, 101.

[10] 李军,柳俊杰,马雷,等.以日间化疗费用为基础探索日间病房管理.中国医疗保险, 2019(8):54-56.

[11] Choi W, Kim JG, Beom SH, et al. Immunogenicity and optimal timing of 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ation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ancer Res Treat, 2020, 52(1):246-253.

[12] 张继东,闻大翔,骆华杰,等.日间医疗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7, 33(5):345-348.

[13] 罗蕾,王国蓉,谭小辉,等.四川省二、三级医院肿瘤日间化疗病房管理现状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3):287-292.

[14] 赵明川,胡夕春,张剑.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肿瘤日间诊疗管理规范概要.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 13(5):6-8.

[15] 张红,陆宇晗,于文华.肿瘤专科医院日间化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1):7-10.

[16]马戈, 朱华洁, 夏琦琦. 平台式日间化学治疗中心建设经验分享[J]. 华西医学, 2023, 38 (02): 295-299.

[17]赵婷婷,尚亮,田英丽,等.部队某大型综合医院日间医疗管理运行实践[J].华西医学,2023,38(02):180-184.

[18]李晨雄, 王丹, 莫陶欣, 王莹, 孙辉. 国内日间化疗工作开展现况调查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22, 42 (02): 47-49.

[19]李敏, 吴日伟. 抗肿瘤药物市场概述[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4): 125-133.

[20]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转自「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技术创新,日间,化疗,模式,推动,肿瘤,患者,药物,杂志,床位,医疗,病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