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专家到乡镇卫生院,着手「创业」
医院版《县委大院》
出品|千镇千院发展研究
作者|四喜 主理人&研究员
八年前,在三甲医院技术已经顶尖的曹阳, 被分配到湖南永兴县马田镇卫生院当院长,开启在基层的谋事业之路。素有湘南第一大镇的马田,是曾经的煤矿大镇,据村民介绍,90年代初,煤矿旁边的村庄每三户就至少有一个在煤矿上班。
初到马田,曹阳本以为的“大镇”形象失焦,迎面而来的是与三甲天差地别的软硬件、技术以及观念,和拖到病情严重才来看病且经济实力较弱的老百姓。少有的外地人当院长,加上当地素来彪悍的民风,为其后来的工作增添了“注脚”。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看过了大三甲、二级医院的发展,也就不愿意让乡镇卫生院由此衰败下去,决定“逆天改命”。
一晃八年过去。马田乡镇卫生院虽然还是卫生院,但也启用了新楼、从前害怕接诊的医生现在不怕了;当地一家养老院的院长说,以后我们这儿的病人就归你管;医疗业务收入从最初的1000多万,到如今的七八千万,总收入过亿,甚至远超一些省份的县医院;医院成功晋升二级后,医保报销门槛虽从400涨到800元,但收费标准并未水涨船高,一些患者哪怕开车两三个小时,也要来马田看病。
马田卫生院的晋升之路,似乎让人们暂时忘记乡镇卫生院被“虹吸”,转而留住患者、服务好患者成为基层医院发展的“新注脚”,为守好基层百姓的健康,照顾好院内医护同仁,这八年里,曹阳近乎上演了医院版的《县委大院》——剧中县长、县委书记为县里发展招商引资,各区县之间进行极限拉扯。
借力:医院版《县委大院》
只要出发点为公,那就不用怕
越是害怕,越要干。
多数乡镇卫生院在面对上级医院的帮扶时,首先担心患者、医护人员被上级“带走”,其次才是帮扶有没有用。其实,换个角度,即使没有上级医院帮扶,医院自身实力不行,患者、医护也留不住,倒不如奋起直追。
各渠道争取支持,曹阳是一把老手。
几年间,马田卫生院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签订医联体;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普外、胃肠镜中心、五官科、ICU等科室的专科联盟;并常年聘请五官科、中医科、疼痛科等科室的三级医院专家到门诊坐诊。曹阳认为,基层首要是诊断,通过与市级医院进行业务合作,让自己医院的医护去实践学习,不搞“假培训”。效果很明显——“之前医院的普外科、骨外科的医生不敢收病人,现在来什么病人都不怕,因为每天都有三甲医生来查房,带着一起做诊断、治疗、以及术后观察等一系列流程。”
尽管几年间,马田卫生院流失了40多位医护人员。
除了日常,突发时刻曹阳经常打电话“摇人”,把其他专家叫来一起完成紧急手术。一些专家说,“如果不是你曹阳,我压根不会来,不是因为你,我只知道基层难,但不知道这么难”。
除了专家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还需要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与曹阳长达两个小时的电话交流被打断,是因为当天晚上他要去“找钱”。
曹阳刚接手马田卫生院时,医院年收入不到3900万,其中2300万的药品收入,600万的耗材收入,推行药品耗材零加成后,药品耗材所占的部分没有任何效益,等于医院只有900多万的收入。医院想要运营下去,只等着财政拨款不行,除了提升医疗业务能力,曹阳便开始研究政策,四处“找钱”。只要国家或地方出台了利好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政策,曹阳都会争取,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都被曹阳拉过来为其所用。
亲人、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也都帮着曹阳思考,马田卫生院该如何发展。曹阳说,“哪里有路子就往哪里跑,省财政厅、省工会......只要有钱拨,可能与我们医院有关,我就去找”。
比如,国家提出发展县域医疗次中心、他便让下属把相关申请文件递上去;“大爱清尘”定点的申请,曹阳也立马行动。甚至连非医疗领域的政策,曹阳也去了解,比如马田卫生院所处煤矿区人口较多,中央对采煤县改造有相关工程款项,结果成功申请到了1800万,还跑出来了5000万的专项债券,这些资金到位后,他都用在了科室建设、医疗环境以及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上。
回想起四处找钱,曹阳说,“确实不容易,且经常自己贴钱去跑,白天跑到城里,晚上再回院里”。当时为节省办公经费,车票的钱都是省的,到各个地方,能坐地铁就不打车。跑到相关单位办公室,跟人家谈基层怎么困难,有时候为争取医院发展资金,曹阳跟市里领导“大吵大闹”。曹阳回忆,“当初医改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省里没补助,跑到省里都同意了,结果到市里,人家以为我们是骗子”。
曹阳就去给市里的人讲医院的经营情况,院里还有几百个职工等着钱发薪水。“到时候医院垮了怎么办?”局长对曹阳说,你是第一个敢跑到卫健局拍桌子的卫生院院长。曹阳感慨,如今医院能发展到现在,一方面来源于财政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县委县政府支持,“实际上在医院发展困难时,县委书记还带头跑到省卫健局说明情况”。一个基层医院要想发展,院长有时确实要脸皮厚点,要敢“不顾形象”,只要你的出发点是为公,那就不用怕,领导们也会替你想办法解决。这不禁,让我们想起电视剧《县委大院》中,县长为了招商引资,与各个区县县长之间相互周旋拉扯的即视感。
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需要改三
在千镇千院发展研究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乡镇卫生院 TOP100”中,马田卫生院位列全国第81位,湖南省第5位。
当乡镇卫生院发展为超级,如果推行以县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县域医共体,不现实也难以紧密。马田卫生院如今已升为二级医院,挂牌永兴县第二人民医院。
在与曹阳院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其做事也并非为己,从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到人财物、再到医院管理,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清晰的做法。
他认为,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需要改三:精简机构、提升技术、改善环境。
首先,精简机构,由于历史原因,划乡改制时,乡镇之间距离较近,有的乡镇人数较少,有的则为人口大镇,一个乡镇一个卫生院的设置,如今交通便利,乡镇卫生院的设置便稍显不合理。比如几个卫生院之间开车距离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这种情况下,在乡镇卫生院之间容易形成竞争而非合力,部分卫生院的医护招聘、没有患者的压力较大。”
其次,提升技术,只有将上级医院的技术引入,乡镇卫生院才可能发展,并形成特色。由于马田镇所处的永兴县,老百姓喜欢重口味吃辣菜,肠胃疾病较多,刚来当院长的曹阳,就花二百多万买下当时最先进的消化胃镜,医院管业务的院长、其他院长都反对,当时的曹阳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多人反对下,顶着压力买下消化胃镜,“你们反对我也通过”的气势,如今证明,消化科已成为马田卫生院的特色科室,“目前我们消化内镜是县里最好的,每年手术量达3000多台,县里很多百姓都来我们这里做消化内镜”。
第三,改善环境。不仅仅是患者就医环境,还有职工的住宿环境。建新楼、买新设备、自己筹措资金为职工改善环境。“老百姓一看破破烂烂的,扭头就走了”,人靠衣裳马靠鞍,患者在未知的疾病面前,医院环境、等级都成为影响其就医选择的直接因素。
关于职工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是如此。有一天,护士长给曹阳说,想要增添人手,结果不仅没有增加,还缩减了,因为看到医护每天要走上万步,曹阳便改造了个“平衡车”,此事也一度登上热搜,多家医院的院长来咨询,想买他研制的“平衡车”,同为护士的网友也表示,想拥有“同款院长”,除此之外,根据护士们的个人习惯和作息规律,实施夜班包班制,一个阶段内上夜班的就只上夜班,愿意只上白班的就上白班,后期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这些奇思妙想,曹阳想把一些方法分享给其他8家乡镇卫生院,并形成以马田卫生院为首的医共体,曹阳说,并非去抢他们的患者,希望可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1+8可能小于9;但如果能合作统一,抱团取暖,也可远超9。”
在基层,医院要走在病人的前方
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的关系中,一直绕不过“患者”,在很多地方都是“胳膊扭不过大腿”。
但马田卫生院的发展路径,向前的每一步,“看的不是鱼,看的是龙门”,看的是当地就医需求,爱吃辣,胃病多,就安排消化内镜;曹阳本专业的泌尿科也做到极致,做到单个科室1000万收入;其他包括呼吸科、血科等,“在基层,医院要走在病人的前方”。心肺复苏,曹阳10年前就在呼吁,包括安宁疗护病房、“大爱清尘”项目等,目前也都在发展。
此外,就是抓牢服务。
一天夜里,曹阳接到养老院院长的电话,说一位老人摔倒了,家属不愿意来看,其他医院也不愿派车来接,浑身褥疮已发臭,曹阳听后立即派车把老人接到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先找护士给老人清洗褥疮后,喂饭喂营养,近两个月医院将老人治好后送回福利院,福利院的院长说,“以后我这里的病人都给你管”。医院食堂、120急救车坚持不对外承包。“农村很节约,虽然10块钱一份的饭,患者或家属打一份饭,够三个人吃,不限量,多吃多打不浪费就行;另外,乡村一般到是下午4:00以后没有车、交通不便,医院就安排给患者送回去,有些晚上八九点钟刚做完透析的病人,我们就安排车免费送回去,包括120急救的病人,也是车接车送。”因为曹阳清楚,在基层面对的是最苦经济能力最差的老百姓,当然,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也会尽快往上转。
基层医院发展的「注脚」
让曹阳一度感到基层最难的地方,是医疗环境。
虽然很同情,但也足以看到基层医疗环境的一角。一个大货车司机生了五个孩子,一家五口三个有精神问题,司机自杀两次没自杀成,就在第二次自杀被医院抢救缝合伤口后,三个家属守在病人身边,还是跳了楼,没办法医院只能赔偿;赔偿二三十天后,有位老人三番五次到医院跳楼,家属问医院索要十几万赔偿,曹阳说,“那不行,如果这样,全县想不开的都要来我们跳楼这哪行”,最后赔了一万多块。一个月后,又有老人来跳楼被保安发现后及时制止,每天医院保安的任务之一就是防止有人来跳楼,老人来的最后一次,曹阳直接讲,“你再到这里跳,如果赔你一分钱,我院长不当了”。
除了跳楼的,还有在家已经去世两个小时,给120打电话拉到医院的,乡村医生村干部怕揽责,要求拉到医院,死马当活马医。120把人接到医院后,立马来了四五十个人在医院大吵大闹,最后医院也赔了钱,后来家属还把曹阳打了一顿,连续5起这种事情后,最后曹阳搞了一次强硬的,才把这个风气杀掉。
在马田卫生院搞了七八年后,村支书、村里的各个干部也都逐渐认识曹阳,也知道其干事风格,现在的马田的医疗环境纠正过来了,大家也开始讲道理。不仅看病,还要帮助脱贫,防止因病致贫。曹阳有时间也利用自身关系,帮需要帮扶的对象拓宽养殖、农产品的销路、帮助帮扶对象求医及解决子女求学等实际问题。
但帮归帮,曹阳是个院长,也是个外地只身勇闯马田的普通人,一心为了当地百姓就医着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