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专栏: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之临床有效率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急性期的有效干预是减少后期致死、致残的关键环节。目前国际上针对AIS的治疗主要是血管再通、抗血小板,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扩大接受上述干预措施的受益人群。然而由于时间窗窄、适应证严格、出血转化风险高以及机械取栓的专业技术要求等,血管再通治疗的实际受益人群仍十分有限。而中医药治疗AIS具有不受治疗时间窗限制、受益人群广泛等优势。
本研究系统全面地检索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AIS的相关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关于系统评价的标准流程进行规范研究,以期为银杏内酯注射液在AIS的临床应用中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撑。
资料与方法:对国内外7大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经查重、筛选后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研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的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AIS的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等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对每个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形成推荐意见。
结果
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共20篇,20项研究的样本量总计2059例,其中试验组受试者1037例、对照组受试者1022例,所纳入的研究,两组基线比较均具有均衡性。由于治疗AIS的干预措施复杂,故将抗血小板、抗凝、脑保护剂、降脂、降糖、降压等作为西医常规治疗,以便于合并分析。20项研究中,15项研究为银杏内酯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对比;5项研究为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西医常规治疗与阿替普酶+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对比。
17项研究报告了临床有效率,按照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类。干预措施为银杏内酯注射液+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11 项研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作为临床有效率的判定;1项研究以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的改善作为临床有效率的判定;1项研究以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临床有效率的判定。根据不同的临床判定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常规治疗在改善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RRNIHSS=1.20,95%CI 1.14~1.27,P<0.00001;RRNDS=1.28,95%CI 1.02~1.59,P=0.03;RR临床症状=1.26,95%CI 1.03~1.55,P=0.03),见图1。
图1. 临床总有效率:银杏内酯注射液+常规治疗 vs 常规治疗
干预措施为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常规治疗vs阿替普酶+常规治疗共纳入5项研究,其中2项研究以NIHSS评分的改善作为临床有效率的判定;1项研究以NDS的改善作为临床有效率的判定;2项研究以改良Rankin(mRS)的改善作为临床有效率的判定。根据不同的临床判定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IHSS组和mRS组有效率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常规治疗优于阿替普酶+常规治疗(RRNIHSS=1.24,95%CI 1.10~1.41,P=0.0006;RRmRS=1.27,95%CI 1.10~1.46,P=0.0006);NDS组有效率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常规治疗与阿替普酶+常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NDS=1.29,95%CI 1.00~1.67,P=0.05),见图2。
图2. 临床总有效率: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常规治疗 vs 阿替普酶+常规治疗
结果可见:银杏内酯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AIS患者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AIS患者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阿替普酶+西医常规治疗。
文献来源:
孟甜甜,解小龙,李婷婷,杨芩瑜,许颖智,高颖.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世界中医药.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529.R.20201231.0943.002.html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