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不是单纯的精神疾病,是神经和生理异常导致的发育障碍,其中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就是毒素代谢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是每年4月2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孤独症,一种复杂的神经发展障碍,的了解和接受。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孤独症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的潜在联系,揭示了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互动。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影响个体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的复杂神经发展障碍。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尽管孤独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孤独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最近的研究指出,孤独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与非孤独症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孤独症的某些症状有关,如社交障碍、沟通困难以及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孤独症儿童经常报告有肠胃问题,如腹泻、便秘和腹胀。这可能反映了他们肠道菌群的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菌群失调”。研究显示,菌群失调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进而影响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
肠脑轴是一个复杂的通讯系统,连接肠道和大脑,使两者可以相互影响。这种联系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特定的化学信使。肠道菌群,即居住在我们肠道中的数万亿微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参与者。这些微生物不仅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而且还能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大脑功能乃至情绪。
肠道菌群失衡与孤独症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是在探究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存在的关联。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健康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某些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的减少和某些可能有害的菌如梭菌属的增多。这些变化不仅与孤独症儿童的消化道疾病相关,也与他们的行为异常有关,暗示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影响到大脑的发展和功能。
2020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娟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康禹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A quasi-paired cohort strategy reveals the impaired detoxifying function of microbes in the gut of autistic children。他们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采用类配对分析方法,揭示了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改变可能参与孤独症发病机制。他们研究发现,由于孤独症儿童微生物组的失衡,出现了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孤独症个体中毒素蓄积以及线粒体功能受损,这可能是微生物参与孤独症发病的重要新机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教授静进和副教授朱艳娜团队研究通过多组学方法揭示了肠道菌群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膳食不平衡与胃肠道症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2023年11月相关成果发表于Gut Microbes。
该研究对79份来自于孤独症组和对照组的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并运用类配对分析策略,以鉴定与孤独症相关的菌群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在解毒的酶和通路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影响了谷胱甘肽(一种关键的抗氧化剂和解毒酶辅因子)的生成和有机毒素的降解。这一发现揭示了肠道菌群对线粒体功能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解毒功能上的缺失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标志物之间的负相关性。
一项重庆市的孤独症儿童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费用与药物治疗总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75%。黑龙江省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总费用达到每年6.44万元。如果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将极大地帮助症状改善。
研究者认为,从发病机制来说,孤独症不是单纯的精神疾病,是神经和生理异常导致的发育障碍,其中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就是毒素代谢。在治疗手段上,未来能探索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矫正患者神经生理障碍的对因治疗,例如修复肠道的解毒功能,为孤独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基于肠道菌群与孤独症之间的潜在联系,一些科学家正在探索改变肠道菌群作为治疗孤独症的一种可能途径。如,通过饮食改变、益生元和益生菌补充剂来促进有益菌的增长。孤独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孤独症症状的信息,进一步强化肠脑轴在维护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