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内酯促进缺血性卒中所致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恢复

2024-03-29 13:06   百裕在线

本研究探讨了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内酯对缺血性卒中所致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但鉴于研究时间较短且……

缺血性卒中指脑供血动脉闭塞造成脑缺血缺氧性坏死,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据统计,缺血性卒中存活患者中约有3/4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吡拉西坦作为临床改善认知障碍药物的代表,能通过改善脑代谢有效缓解化学和物理因素所致脑功能损伤。银杏内酯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被证实可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等病症。

本研究中首次将吡拉西坦与银杏内酯注射液联用,旨在探讨联合用药对缺血性卒中所致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恢复的改善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吡拉西坦4.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量表总分30分,MoCA<26分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MMSE量表总分为30分,MMSE<25分认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 果

1、治疗前后MoCA和MMSE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oCA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和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MoCA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治疗安全性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和血常规、尿常规异常。两组各出现2例和1例并发症,均为恶心、呕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vs 1.61%,P=0.549)。

讨 论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脑缺血器质性损害本身直接造成神经元损害和皮质与皮质下区域的神经纤维联系中断导致思维活动神经传导障碍,涉及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神经递质水平改变、胆碱能受体缺失、脑白质损害以及神经元缺陷等。具有选择性激活、保护、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特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是临床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案。

银杏内酯注射液是由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构成的中药制剂,能通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诸多功效。PAF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具有极强的血小板诱导聚集作用。研究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A、B、C能有效抑制PAF的生物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缺血-再灌注炎性分子的生成;白果内酯则有助于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和促进血管内皮增生。

本研究中同时采用MMSE及MoCA量表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综合评价,显示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联合用药改善效果更佳,且治疗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联合使用吡拉西坦及银杏内酯促进缺血性卒中所致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恢复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内酯能安全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卒中所致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但鉴于本次研究时间尚短且研究样本量偏少,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内酯对缺血性卒中所致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仍需更多大样本量、多中心、长期研究进一步论证。

文献来源:李昀峰, 彭俊霖, 周木兰. 吡拉西坦联合银杏内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所致智能及认识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13): 75-7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缺血性卒中,血小板,并发症,内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