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照进现实!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混合现实技术辅助精准切除伴脊柱严重畸形的复发椎管内肿瘤
混合现实技术(MR)全称Mixed Reality,是AR(增强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R技术将虚拟信息带进了真实世界,MR则使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无缝对接、虚实融合,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将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信息的桥梁,从而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近日,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二病房陈晓丰副主任医师、孟祥毅主治医师应用混合现实技术成功为一名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复发椎管内肿瘤患者行精准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辗转多地 四处求医
21岁的大学生小满(化名),2岁时发现椎管内畸胎瘤并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先天性肿瘤并未切除完全且肿瘤不断复发,患者年龄小,逐渐出现严重的脊柱畸形,行走越发困难。以顽强的毅力考上大学后,在这个全家庆祝的时刻,刚上大一的小满发现自己走路愈发困难,而且出现二便障碍,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求学路,小满的父亲带着他多次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但碍于小满严重脊柱畸形,再加上已有的三次肿瘤复发手术病史,病变切除难度十分巨大,手术风险极高,种种阻碍也让小满的父亲一度放弃求医的念头。最终,经过多方打听,小满的父亲慕名找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陈晓丰副主任医师,希望可以帮助小满切除脊髓肿瘤,让小满能够尽享自己的读书时光。
病情凶险 风险巨大
陈晓丰副主任医师对于患者进行了详细分析,此次手术难度巨大,手术次数增加一次,难度与风险都会成倍增加。患者脊柱畸形,脊柱扭转程度严重,无法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定位;同时患者此前已经做过三次手术,解剖结构紊乱,背部瘢痕接近40公分,皮肤瘢痕部位切口不易愈合。
由于患者的肿瘤位于椎管脊髓内,这也让切除肿瘤的手术极为凶险,稍有不慎就会增加神经功能障碍,下肢及二便功能障碍加重,甚至无法恢复,但若放任肿瘤不管,患者也将面临双下肢瘫痪、二便障碍。
混合现实技术——制定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案
在研判分析患者情况后,陈晓丰副主任医师决定在常规核磁共振及CT三维重建的基础之上应用更加先进的混合现实技术,为小满制定一个最为安全、精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
以往手术医生只能通过CT、MRI等数据来推断患者的肿瘤位置,术者仅能凭借经验制定手术方案,但混合现实技术为术者安上一双“透视眼”,医生通过全息影像可以轻松旋转、放大患者病灶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建立可视化模型,将模型导入可佩戴设备中。实现了手术室中的全息影像和现实手术相互融合,协助医生术前模拟规划手术方案,在术前即可“透视”肿瘤和临近的重要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尽最大程度减小切口的同时,精准定位肿瘤,较少不必要的损伤,最后将病变彻底切除。
最终,历经5个小时,患者病变被精准切除。术后,患者的双下肢的力量及二便也有所改善。小满一家人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并进一步前往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杨光主任介绍,在如今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科幻”的级别,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已经将3D可视化技术和MR混合现实技术应用到多种神经外科复杂疾病的治疗中,除复杂椎管内肿瘤外,该技术也运用到颅底肿瘤、胶质瘤以及动脉瘤等周围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关系密切、且病变深的手术,为患者制定更安全、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苑斯淇 孟祥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