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手术目录仅用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不作为各医疗机构开展手术分级管理的依据。
2024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标志着新一期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下称「国考」)有了新标准。
自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以来,「国考」已经进行了五轮。该考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每年评价、每年通报,成为反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依据。
为保证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操作手册》。自2019年首版发布之后,每年都会结合最新政策文件,组织专家研究,进行一次修订。
根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下称2024版《操作手册》),有3个指标增加了考核内容:在指标8原有内容基础之上,增设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的考核内容;在指标36原有内容之上,增设流动比率的考核内容;在指标10原有指标之上,增加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用于反映医疗机构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情况。
此外,有14个指标补充及更新相关工作要求;8个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和政策要求,细化指标说明;8个指标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和政策要求更新脚注。
比如,指标6「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增加说明内容:绩效考核手术目录仅用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不作为各医疗机构开展手术分级管理的依据。
健康界选择其中几个改动较大的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新增「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指标
健康界发现,2024版《操作手册》中,对于指标8「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多修订动作,不仅新增了延伸指标,还更新了指标脚注、指标说明,以及指标意义文件。
根据新修订的指标脚注,手术并发症是指并发于手术或手术后的疾病或情况,2024年度仅统计择期手术后,并发于手术或手术后的疾病或情况的人数,包括:手术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脓毒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生理/代谢紊乱、与手术/操作相关感染、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肺部感染与肺机能不全、手术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手术后急性肾衰竭等。
新增的延伸指标是「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2024版《操作手册》中指出,非计划重返再住院率考核年度出院患者出院后31日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人次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其中,分子为31日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的出院人次数;分母为出院人数,不包括死亡、非医嘱离院及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其他医疗照顾等。
新增「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4版《操作手册》在指标10「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原有指标10.1「特定病种的医疗服务相关评价指标」之上,增加了10.2「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用于反映医疗机构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情况。
之所以增加这项指标,源于2023年3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印发。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项质控指标和各种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并按要求做好相关指标信息的上报工作。
《通知》中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通过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等形式定期反馈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并将医疗机构有关质量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临床专科评估等工作。
【指标定义】
(1)首次治疗前临床分期评估率:考核年度内符合纳入条件的10个癌种(乳腺癌、肺癌、肝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分期评估的患者数占同期首次治疗患者数的比例,计量单位:百分比(%)。
(2)首次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考核年度内符合纳入条件的9个癌种(乳腺癌、肺癌、肝内胆管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肾癌),首次非手术治疗前完成病理学诊断的患者数占同期首次非手术治疗患者数的比例,计量单位:百分比(%)。
(3)术后病理TNM分期率:考核年度内符合纳入条件的8个癌种(乳腺癌、肺癌、肝内胆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术后完成病理TNM分期诊断的患者数占同期手术患者数的比例,计量单位:百分比(%)。
(4)围手术期死亡率:考核年度内符合纳入条件的5个癌种(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肾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数占同期出院手术患者数的比例,计量单位:百分比(%)。
(5)首次靶向/免疫治疗前分子病理检测率:考核年度内符合纳入条件的4个癌种(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首次靶向/免疫治疗前完成分子病理检测的患者数占同期首次靶向/免疫治疗患者数的比例,计量单位:百分比(%)。
(6)术中淋巴结清扫规范率:考核年度内符合纳入条件的5个癌种(乳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符合要求的患者数占同期接受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数的比例,计量单位:百分比(%)。
【指标导向】
(1)首次治疗前临床分期评估率:逐步提高。
(2)首次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逐步提高。
(3)术后病理TNM分期率:逐步提高。
(4)围手术期死亡率:逐步降低。
(5)首次靶向/免疫治疗前分子病理检测率:逐步提高。
(6)术中淋巴结清扫规范率:逐步提高。
新增「流动比率」指标
根据2024版《操作手册》,在指标36「资产负债率」原有内容之上,增设「流动比率」的考核内容。
「资产负债率」考核年度医院负债合计与资产合计的比值。新增的延伸指标「流动比率」用于考核年度医院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流动比率」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引导医院合理控制流动负债规模,降低医院运行潜在风险。
计算方法:
分子: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分母: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债务,包括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
删除了脚注
住院医师界定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考生
健康界发现,2024版《操作手册》在指标48「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中,删除了原脚注:住院医师界定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考生。
根据修订的指标说明,考生的报考次数依据报名阶段填写的证件编号统计,与考生报考所在的考区、医疗机构无关。
目前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仍然是试点,考区申请参加,且试点类别仅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医师、具有规定学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其他类别均未试点。
因此,第二试通过人员(含第一试医学综合考试因缺考及未缴考试费考生参加第二试且通过人员)不纳入本指标分子(即本年度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通过的住院医师人数)。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刘文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