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多福韦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效果如何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病毒,也是危害性最大的疱疹病毒之一,在人类血清中的阳性率30%-97%。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后,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少数人表现为短时间的发热。但是进入人体的巨细胞病毒,无法完全清除,会在多种细胞中呈终生潜伏状态。一旦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感染HIV,癌症患者接受放、化疗,器官或骨髓移植用免疫抑制剂抗排异等均会激发为活动性感染,病毒就会活化复制,可引发急性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胃肠炎和脑炎等,未经治疗者致盲或致死率均在70%以上。随着HIV感染率的上升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对于抗CMV药物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西多福韦是抗巨细胞病毒药物,对人体CM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活性更是更昔洛韦的10余倍。西多福韦中的磷酸基团起到破坏病毒DNA结构,阻断DNA复制的作用,西多福韦开环柔性结构使得其能够与不同的靶点结合,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谱。
一项试验48例艾滋病和既往未经治疗的外周CMV视网膜炎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立即(25人)或推迟治疗(23人),比较立即治疗和延迟西多福韦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延期治疗组的患者在通过视网膜摄影记录CMV视网膜炎的进展后有资格接受西多福韦治疗。
试验结果显示,CMV视网膜炎进展的中位时间在延迟治疗组中为22天,在即刻治疗组中为120天。也就是说西多福韦可有效延缓先前未经治疗的CMV视网膜炎的进展。
试验中,中性粒细胞减少(15%)和蛋白尿(12%),是被认为可能与西多福韦有关的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41例患者中有10例(24%)因方案规定的治疗限制性肾毒性而停止西多福韦治疗。对丙磺舒的短暂反应,发生在41例患者中的23例(56%),包括轻度至中度全身症状或恶心,3例(7%)的剂量受到限制。
西多福韦活性形态受细胞酶而不是病毒酶的作用,故病毒的突变不会使本品产生耐药性.临床上本品用于治疗敏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如CMV视网膜炎、AIDS患者黏膜及皮肤HSV-I型和HSV-II型感染、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本品毒性小,但有一定肾毒性,与丙磺舒合用可降低其肾毒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