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分析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的临床知识、编码要点和错误案例,以期提高此类手术编码的正确率。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材料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防治手段之一,其中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因其微创高效,在临床应用广泛。
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各种手术名称相似,手术种类多,解剖部位精细,但根据其手术目的、术式和部位不同,分类于不同编码,增加了编码难度。
颈内动脉颅内段或颅外段的神经介入操作与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密切相关。但颈内动脉颅内颅外段的划分存在争议。并且,脑动脉颅内颅外段的概念,易与入脑前动脉和大脑动脉的概念混淆。
笔者所在项目组针对这一问题,与神经内外科和放射科展开多学科协作后撰写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的临床知识、编码要点和错误案例,以期提高此类手术编码的正确率。
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
分类要小心这些误区!
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主要包括经皮脑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成形术,ICD-9-CM-3编码集中在细目00.61-00.65。
首先按具体术式,将经皮脑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分类于细目00.61-00.62,然后按解剖部位是颅外或颅内血管进一步细分,颅外血管分类于00.61,颅内血管则分类于00.62。
经皮脑血管支架经皮置入成形术分类于细目00.63-00.65,颅外动脉中的颈动脉单独分类于00.63,除颈动脉外的颅外动脉分类于00.64,颅内血管分类于细目00.65。
图源:作者授权
在ICD-10中把脑的动脉分为入脑前动脉和大脑动脉,入脑前动脉包括颈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大脑动脉包括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小脑动脉。
必须强调的是在ICD-9-CM-3中,解剖部位是手术操作术语的核心成分,否则,就难以分类或会被笼统的分类,不指出部位的情况鲜有发生。
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的细目的分类轴心是颅外血管和颅内血管。颅外血管和颅内血管的概念,易与ICD-10中的入脑前动脉和大脑动脉相混淆,容易造成编码的错误。
入脑前动脉是分类学的专有名词,而临床无入脑前动脉的说法,只有颅外、颅内动脉的概念。
对比颅外动脉和颅内动脉与入脑前动脉和大脑动脉的英文名称和范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入脑前动脉所包括的颈动脉在临床上是个统称,包括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其中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C1-C5段属于颅外动脉;同样入脑前动脉内的椎动脉也只有V1-V3段属于颅外动脉;而属于入脑前动脉的颈内动脉C6-C7段,椎动脉V4段和基底动脉在解剖学上却是颅内动脉。
所以入脑前动脉既有颅外动脉,也有颅内动脉。
小心误解!
颅外/内动脉的划分
对脑血管病的诊疗意义重大
案例1,患者男,71岁,主要诊断:左侧椎动脉重度狭窄。 手术名称:椎动脉球囊扩张术。 手术经过:行脑血管造影见左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沿微导丝将球囊送至狭窄处,在球囊导管尾端接上压力泵,把压力打到至6ta大气压,透视下可见球囊扩张,然后行造影见原狭窄明显改善。 此例原编码为00.61颅外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在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以下简称为国临版3.0)编码员将其分类至编码00.6102经皮椎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分析此例是在左侧椎动脉V4段做了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具体的手术部位是左侧椎动脉V4段,属于椎动脉的颅内段。 正确的手术查找路径如下:在ICD-9-CM-3索引中,查血管成形术-经皮经管腔(球囊)--脑血管的---颅内的00.62;核对类目表,00.62颅内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细目标题下的注释写明椎动脉颅内部分,编码正确。 所以应编码至00.62,在国临版3.0中具体的编码应为00.6200x008经皮椎动脉颅内段球囊扩张成形术,还需另编码00.40单根血管操作和88.41脑动脉造影术。 在编码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两类错误: (1)编码员容易根据临床医师书写的手术名称,直接从编码库中选择名称相似的编码,而导致错编至00.61。 (2)椎动脉在ICD-10属于入脑前动脉,编码员把入脑前动脉的概念与颅外动脉相混淆,认为入脑前动脉就是颅外动脉,错误的认为椎动脉全程都是颅外动脉,把经皮椎动脉V4段的球囊扩张成形术错编至00.61。 对于临床来说,颅外/内动脉的划分对脑血管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而颅外/内血管也是ICD-9-CM-3的分类轴心。 对解剖部位的编码错误,可能导致提取临床所需数据的错误,影响病案信息在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应用。
不能直接根据临床医师书写的手术名称选码!
如何配置?要理解手术内涵
案例2,患者男,37岁,主要诊断:左侧椎动脉重度狭窄。
手术名称: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
手术经过:行脑血管造影见左侧椎动脉V4段局部多处管腔明显狭窄,先将球囊到位至狭窄部位,球囊扩张狭窄部位,造影可见狭窄处明显改善,经支架微导管内输送支架系统,缓慢释放支架完全覆盖狭窄部位,造影见支架释放及贴壁良好,狭窄改善明显。
此例原主要手术编码为00.64其他颅外动脉支架经皮置入,在国临版3.0编码员将其分类至编码00.6400x009经皮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原另编码了00.62颅内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在国临版3.0编码员将其分类至00.6200x008经皮椎动脉颅内段球囊扩张成形术。
原编码00.64和00.62一个编码的部位是颅外动脉,一个编码的部位是颅内血管,部位正好相反,这样编码显然是错误的。
分析此例是在左侧椎动脉V4段先做了球囊扩张然后置入血管支架,左侧椎动脉V4段属于颅内动脉。
主要手术查找路径如下:在ICD-9-CM-3索引中,查插入-支架(支架植入)--动脉(裸)(药物涂层)(非药物洗脱)---非冠状动脉----颅内的00.65;核对类目表,00.65颅内血管支架经皮置入,编码正确。
所以此案例主要手术应编码至00.65,在国临版3.0中具体的编码应为00.6500x008经皮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还需另编码00.62颅内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00.40单根血管操作,00.45置入一根血管支架和88.41脑动脉造影术。00.65和00.62这两个编码的部位保持一致,均为颅内血管。
案例3,患者女,70岁,主要诊断:左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
手术名称:左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
手术经过:行脑血管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经微导丝将覆膜支架送至载瘤动脉释放,造影见动脉瘤消失。
此例原编码为00.63颈动脉支架经皮置入,在国临版3.0编码员将其分类至00.6300x006经皮颈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分析此例采用覆膜支架修补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颅内覆膜支架是一种栓塞支架,由钴铬合金制成,表面覆盖超薄膨体聚四氟乙烯,可以通过隔绝血液达到闭塞动脉瘤的效果,本质是一种腔内隔绝术。
正确的手术查找路径如下:在ICD-9-CM-3索引中,查修补术-动脉瘤--通过或伴---闭塞----血管内入路-----头和颈 39.72;核对类目表,39.72 头和颈部血管内修补或闭合,细目标题下的注释写明栓塞支架,用于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或瘘的修补术,编码正确。所以使用栓塞支架修补头和颈部血管动脉瘤应编码于39.72。
颈内动脉C4段是颅外动脉,有些编码员认为编码的查找路径应为插入-支架(支架植入)--动脉---非冠状动脉----颈动脉00.63,所以编码至00.63颈动脉支架经皮置入是正确的。
但是在类目表中核对编码时可以发现,00.63细目标题下的注释写明不包括螺旋圈固定或栓塞支架置入39.72。所以,通过核对类目表这一重要的步骤可获得提示,其不包括的注释指出颈动脉栓塞支架的经皮置入术编码应分类到39.72。
此例如果没有理解手术内涵,或没有严格遵守编码的查找步骤,而是根据临床医师书写的手术名称直接在编码库中选码,就容易选到错误的编码00.63。还需另编码88.41脑动脉造影术。
注意手术具体部位!
错则影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案例4,患者女,64岁,主要诊断: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手术名称:左侧颈内动脉球囊扩张术。
手术经过:行脑血管造影见左颈内动脉C6段狭窄约90%,沿微导丝把球囊送至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处,在球囊输送杆尾端接上压力泵,然后把压力泵压力打至6ATM,透视见球囊扩张,予颈内动脉行3D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C6段狭窄较前明显改善。
此例原编码为00.61颅外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在国临版3.0编码员将其分类至00.6101经皮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分析此例是在左侧颈内动脉C6段做了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具体的手术部位是左侧颈内动脉C6段,属于颈内动脉的颅内段。
正确的手术查找路径如下:在ICD-9-CM-3索引中,查血管成形术-经皮经管腔(球囊)--脑血管的---颅内的00.62;核对类目表,00.62颅内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编码正确。
有些编码员认为编码的查找路径应为:查血管成形术-经皮经管腔(球囊)----颈动脉00.61,所以此手术的编码应为00.61。
但是编码查找还有个重要步骤,在类目表中核对编码。核对类目表,00.61的标题是颅外血管经皮血管成形术,而颈内动脉C6段属于颅内动脉,通过核对编码可以查到该手术的正确编码应为00.62,在国临版3.0中具体的编码应为00.6200x009经皮颈内动脉颅内段球囊扩张成形术。还需另编码00.40单根血管操作,88.41脑动脉造影术。
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是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00.6200x009经皮颈内动脉颅内段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国家发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四级手术目录(第2版)中,但00.6101经皮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不在上述目录。
所以在编码此类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颈内动脉手术的具体部位,否则会影响到医院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指标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的计算。
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编码
注意三大难点!
在编码经皮脑血管腔内成形术时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1)要注意手术的目的,与经皮脑血管腔内隔绝术相鉴别。
为了治疗血管狭窄而做的腔内成形术时,应编码至00.61-00.65;为了治疗动脉瘤等而做经皮栓塞支架置入术是腔内隔绝术,应编码至39.72。
(2)根据具体的术式进一步细分。
经皮脑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分类于00.61-00.62,经皮脑血管支架置入成形术则分类于00.63-00.65。
(3)注意区分手术部位是颅外还是颅内血管。
其中椎动脉和颈内动脉同时跨越颅外和颅内2个区域,所以椎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颅内段的经皮腔内成形术编码的细目不同。
在编码时应当避免按临床医师书写的手术名称,而直接在编码库中选择名称相近的编码。
要坚持严格遵守手术编码查找步骤,切记要在类目表中核对编码,从而获得正确的 ICD-9-CM-3编码。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6-239.
[2]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EB/OL].(2021-8-27)[2022-10-31].http://www.nhc.gov.cn/yzygj/s3593/202108/50c4071a86df4bfd9666e9ac2aaac605.shtml.
[3]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J].中国卒中杂志, 2017,12(1):64-71.
[4]Bouthillier A,vanLoveren HR,Keller JT.Segment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 new classification[J].Neurosurgery,1996,3(38):425-432.
[5]周琴,何治琛,封浑,等.脑梗死的ICD-10编码分析[J].中国病案,2020,21(6):21-23,26.
[6]周琴,封浑,赵春丽,等.脑梗死病例编码的多学科讨论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2):173-176.
[7]刘爱民.病案信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06.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周琴 ①* 封浑 ② 何治琛 ① 刘昊祎 ① 韦美秋 ① 谭玲玲 ①
①广西医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病案信息管理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1
②广西医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1
*通信作者
基金项目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BA281061)
来源 | 《中国病案》2023 年第 24 卷第 9 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