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疗程免疫细胞治疗癌症,肿瘤缩小,生存超48个月!
目前,以免疫细胞治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正在掀起一场医疗革命,已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上发挥了显著疗效。
对于肿瘤患者,应用细胞免疫治疗要持续几个疗程?会带来什么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临床数据怎么说!
免疫细胞治疗多少个疗程合适?4个疗程以上效果更明显
肿瘤患者应用免疫细胞治疗,需将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以此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修复、重筑体内的免疫系统是关键,这意味着起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不会立即产生直观的效果,多在数月后复查会出现肿瘤标志物下降、肿瘤缩小等结果。
NK细胞回输治疗基本流程
一般情况下,需要采血培养免疫细胞后再回输,这一循环可能会重复4~6次,则以4~6次为1个疗程。医生会结合患者检查结果、有无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继续接受治疗或重复治疗周期。
同时,由于每个肿瘤患者的病情不同,进展程度也不一,具体的治疗时机、治疗频率也会随着变化。
对于术后患者,应至少进行1个疗程的免疫细胞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复发风险较高的癌症,特别是最初的2~3年易复发期间,应按每隔2~3个月治疗1次的频度维持治疗,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复发。
对于部分癌症晚期或复发患者,一般建议在第1个疗程治疗(治疗周期约为3~6个月,间隔2周回输细胞)结束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后继续进行治疗。
早在2017年,已有科学家探讨了免疫细胞治疗周期次数和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nt Immunopharmacol》上。
《Int Immunopharmacol》截图
该研究纳入了64例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单独化疗或序贯放疗),32例(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序贯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输注。每次接受回输的CIK细胞平均数量为8.19×10^9,接受回输的次数从1-13个周期不等。
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中位生存期提升近一年,即28个月 VS 17个月,研究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研究组也明显长于对照组(15.5个月 VS 6.5个月)。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CIK治疗频率对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将患者分为两个亚组:≥4周期和<4周期。结果显示,治疗≥4周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治疗<4周期(50个月 VS 24个月)。
晚期癌症仅输注5个疗程CIK细胞,无进展生存期超过19个月
国际期刊《Oncology Letters》上报导一位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例,患者仅接受CIK细胞治疗,其无进展生存期(PFS)现已超过19个月。
《Oncology Letters》截图
一名77岁的女性患者确诊为胰腺癌后,于2010年10月行胰体尾部及脾切除术。病理显示为低分化腺癌,且为鳞状细胞分化癌。
术后1个月,患者复查腹部增强CT发现,切除边缘出现一个低密度结节。同时,肿瘤标志物明显增高,包括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199)、碳水化合物抗原724 (CA-724)和癌胚抗原(CEA)均观察到升高,其中CA-199水平已上升至1000 U/ml(参考范围0-35U/ml),KPS评分(肿瘤病人生存质量评分)50分。
因患者自身不能耐受化疗、放疗的副作用,患者经评估后自愿选择CIK免疫细胞治疗。
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患者共进行5个疗程的CIK细胞治疗,1疗程4次回输,每疗程回输总数为5×10^9。
CIK细胞输注前后结节变化情况(A:2010年11月10日;B:2011年2月14日;C:2011年7月11日;D:2012年2月29日)
第1个疗程结束后,腹部CT增强复查显示低密度结节明显减少。CA-199、CA-724和CEA这三项肿瘤标志物恢复到正常水平。4个疗程后,低密度结节逐渐减少,肿瘤标志物继续维持在正常水平。
为了巩固治疗效果,2012年,患者又接受了1个疗程的CIK细胞输注。目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19个月,未发生死亡。在免疫治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良好,KPS评分从50分提高到80分。
输注NK细胞17个疗程,多个肿瘤减小,生存期超48个月
国外知名杂志《Oncotargets and Therapy》公布了一例肝癌晚期应用NK(自然杀伤)细胞疗法治疗的病例报告。
2016年6月,一名患有晚期弥漫性肝细胞癌(HCC)的59岁男性,同年10至12月期间,他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了腹膜穿刺手术和药物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洛铂);2017年3月,他接受了腹腔内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他完成了17个疗程的NK细胞治疗。每个疗程每月输注一次,并连续两天输注,且患者在NK细胞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
NK细胞输注后,患者获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扩增后,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比例增加近7倍
关于扩增前后患者外周血NK细胞群的代表性结果
数据显示,NK细胞输注后,外周血中的NK细胞比例增加近7倍。扩增前外周血的NK细胞群比例为13.7%,扩增18天后NK细胞比例增至87.6%。
2、免疫功能改善
治疗期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其中,T抑制细胞/T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D8 T细胞)计数大大改善,同时辅助性T细胞(CD4 T细胞)计数得以维持,且CD8 T细胞和NK细胞计数升高。
3、肝功能增强
NK细胞治疗前后、治疗期间肝功能指标情况
在肝功能的改善方面,可以从多个指标看出,其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虽略有升高,但肝功还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4、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
NK细胞治疗前后、治疗期间的肿瘤标志物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患者的在NK细胞输注期间,除甲胎蛋白(AFP)外的所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改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5-3、CA19-9水平降低。
5、肿瘤缩小
NK细胞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CT扫描结果
6个疗程后,患者的胸水和腹水明显减少。自治疗结束以来,患者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此外,患者多次重复治疗周期以巩固治疗效果,在17个疗程的NK细胞治疗后,右肝叶中的多个肿瘤大小减小。
小结
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体疗程与患者个体情况密切相关,专业医师会按照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定制一套精确的细胞输注方案。
在肿瘤治疗上,免疫细胞治疗常与手术、放化疗联用,清除微小病灶和残余肿瘤细胞,降低常规治疗手段带来的副作用,重建患者免疫系统,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后期调理上同样会带来明显获益。
参考资料:
[1]Gu Y, Lv H, Zhao J, Li Q, Mu G, Li J, Wuyang J, Lou G, Wang R, Zhang Y, Huang X.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and interval of treatment cycles on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and their adjuvant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t Immunopharmacol. 2017 Sep;50:263-269. doi:10.1016/j.intimp.2017.07.006. Epub 2017 Jul 12. PMID: 28711032.
[2]Li W, Xu LP, DI Zhao L, Wang L, Zhang Y, Gao QL, Mai L.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therapy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col Lett. 2013 Apr;5(4):1427-1429. doi: 10.3892/ol.2013.1200. Epub 2013 Feb 19. PMID: 23599807; PMCID: PMC3629180.
[3]Hong G, Xie S, Guo Z, Zhang D, Ge S, Zhang S, Gao W.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a Patient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Adoptive Cell Therapy Using Natural Killer Cells: A Case Report. Onco Targets Ther. 2022 Mar 15;15:255-266. doi: 10.2147/OTT.S344707. PMID: 35313527; PMCID:PMC8934175.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