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仍需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不断完善血液领域医联体建设,更好造福我国血液病患者。
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常委会暨第六届全体委员大会”于日前召开。本次大会大咖云集,群贤毕至,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为血液病学科医生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CCMTV血液频道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军民教授接受专访,为我们介绍老年血液病诊疗现状及临床实践新突破。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大会亮点——老年血液病领域诊疗新手段、新技术成果丰硕
李军民教授介绍道,本次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常委会暨第六次全体委员大会亮点纷呈。学会发展层面,在第二次常委会上制定了学会发展重大方向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学术层面,本次大会上,包括院士、国内外临床知名专家、研究员、医药政策领域专家及企业研发人员等百余位血液领域工作者受邀参会,在会中分享领域先进诊疗经验、基础前沿、技术创新等研究成果,对未来领域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首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对老年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未来亟需突破的方向进行了分享。第二,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RNA疫苗技术获奖。本次大会上,对于老年白血病mRNA疫苗研究进展进行展示,作为白血病治疗的全新领域,期待后续更多研究成果出现,推动其早日应用于临床实践。第三,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抗衰老成为领域热点话题,本次大会对此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第四,近年中西医结合为我国医药领域关注重点之一,本次大会,特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对目前我国践行中西医结合相关政策的实施及工作的开展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中西医融合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第五,本次大会中对既往临床中常用的“老药”新作用机制及靶点的发现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为血液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最后,如何使人工智能技术高效赋能于老年血液病的诊疗水平的提升为领域专家学者讨论热点,本次大会对此特设相关专题分享。淋巴瘤、白血病、MDS和MPN、老年护理等各学组专题分论坛内容同样精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海上菁英论坛”同步召开,菁英论坛的举办为老年血液病领域中青年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李军民教授表示,相信随着老年血液病领域学术队伍的不断壮大,将会推动我国老年血液病诊疗水平飞速提升,造福更多老年血液病患者。
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现状-成效卓著,挑战犹存
李军民教授表示,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肿瘤中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其引领了血液肿瘤领域治疗理念和手段的更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已从化疗时代进入靶向治疗时代,传统“3+7”标准化疗方案与现有靶向治疗的治疗地位及临床应用为大家近年所重点关注的话题。随着靶向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将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有效联合实现更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更多的生存获益仍需不断探索。此外,在上述药物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细胞疗法、单抗/双抗等细胞免疫治疗手段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均是未来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以维奈克拉为代表的泛靶点药物联合去甲基化药物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不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但目前老年AML患者生存情况不容乐观,对于老年AML患者治疗手段仍需深入探索,以期提高老年AML患者整体生存质量。
学科建设进展-医联体、医共体,健全患者就医服务体系
目前,无论是中心医院亦或基层医院,均在探索建设贯穿患者院前管理、院内诊断、连续性治疗、院后康复追踪的整体病程服务体系。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不断推动了患者在看病就医过程中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更为科学、更为便捷的就医模式。
李军民教授总结道,未来仍需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不断完善血液领域医联体建设,更好造福我国血液病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