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老年健康】"享受老后独自人生" ——减缓认知症的深层原因

2024-02-08 10:25

伴随随人口老龄化,独居老人会逐年增加,退休需要后重置社会关系和夫妻关系,并且学会享受独自生活,是延缓和预防老年认知症的深层次原因。

一,65岁--人生百年后半生

在日本65岁以下的人患抑郁症的比例约为3%。有研究表明65岁退休后这一比例急剧增加至5%。老龄期的不安和压力,随着年龄增长幸福荷尔蒙——血清素分泌的减少,以及控制情绪的前额叶萎缩等因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然而,在百岁人生时代65岁只是后半生的开始,可以说是生命的黄金时期。日本畅销书《80岁的墙》的作者和田秀树先生,提出了通过保持年轻和愉快的心情来消除退休后身心不安和压力的根源,从而防止抑郁症和认知症的《从65岁开始的50个“觉醒”》的论述。本文从和田秀树先生新书《从65岁开始的和田式心灵年轻化》中归纳成《"享受老后独自人生" -- 减缓认知症的深层次原因》一文。

图-1 日本畅销书《80岁的墙》作者和田秀树先生

二,重置人际关系

2.1继续在承受压力的同时维持关系是人生的浪费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有诸多原因,其中大约四成与人际关系有关。因此,预防或改善老年抑郁症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善人际关系,而退休后是解决烦琐人际关系问题的最佳时机。然而,为数不少的老人即使在退休后任然无法改变职业时代的人际关系。例如,上下级关系,本该在退休了离开公司后就应该结束,然而大多数人仍在继续关心前上司的情况,心理上任然维持一种上下关系。如果一直保持着退休前作为下属的身份态度,而对方会永远以“前上司”的态度对待自己,心理上会持续受到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对于感到压力的人要避免与其继续无休止地交往。当觉得“与这个人交往已经足够了”时,能够断绝关系也是退休后老年人群的明智选择。要重视与那些让你感到舒适和愉快的人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

2.2 65岁后需要重新审视“夫妻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男性激素分泌减少,活动欲望也减缓。另一方面,女性在绝经后,男性激素的分泌增加,活动欲望和社交性也增强。这种伴随年龄增加表现出来的男女身体机能的差异,是65岁退休后需要重新审视“夫妻关系”的生理基础。同时高龄男性群体大多数不擅长做家务,妻子承担大部分家务。而男性退休后会让妻子们觉得不用像以前那样照顾老公,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参与社交和更强的外出渴望。但如果丈夫再一直责备妻子“什么事都不做,只顾外出”,妻子自然会想“我已经厌倦了,我想要过一种不同的生活”。在一个被称为百岁人生时代,妻子自然会思考“剩下的人生还是像以前一样,边照顾这个老小孩边生活吗?”时,头脑中会浮现出“离婚”这两个字。然而,退休后本想与妻子悠闲度过的丈夫会陷入“被背叛”的感觉中。事实上,退休即离婚在日本也是不少见的社会现象。在互不理解的情况下维持夫妻关系,当然不能度过上幸福的晚年。当家庭和夫妇关系变成了压力源时,精神负担是无法估量的。最重要的是每天忍受中度日,对人生无疑是一种折磨和浪费。

三,顺应老后居家生活

3.1 "若结若离"--老后婚姻

老龄社会的老年离婚和卒婚(夫妻双方仍然有爱和尊重的意识的情况下独立、自由地生活)都可以说是自然会发生的现象。首先一夫一妻制并非符合人类自然本能的制度,而是随着人类社会化而产生的各种规则之一。为了将留下后代、育儿等本能融入到高度社会化的人类社会中,一夫一妻制只是合理的选择而已。这在过去的50年的时代并没有成什么大不了的社会问题。然而在寿命大幅度延长且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度明显无法适应百岁人生时代。如果从子女养育完成后开始的夫妻关系更加自由,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从65岁退休开始,是一次良好的机会来重置夫妻关系。这是建立在双方精神独立、走向第二人生的新关系的机会。在维持夫妻关系的情况下,除了家务分工之外,自由地过日子,不互相束缚对心理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各自品尝喜欢的食物,去喜欢的地方,与喜欢的朋友交往,有时一起外出用餐。这样的“若结若离”婚姻关系或许是65岁以后的幸福夫妻的方式。理想的选择是夫妻双方仍然有爱和尊重的意识的情况下独立、自由地生活的卒婚方式。此外,即使选择了离婚,不是互相仇恨而分开,而是重新建立好朋友一样的关系,偶尔见面有时共进晚餐。千万不要等到其中一方身体需要照顾时,伦理和道德以及经济压力等因素,使得重置关系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3.2  顺应独居生活

目前日本有超过670万名65岁以上的独居老年人,这是高龄社会的正常社会态势。独居老年人在享受老后人生同时,妨碍和影响老年人生活的是对“孤独”的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想一个人呆着”或“如果独居死了怎么办”的想法会变得更加强烈。这也是持续焦虑而产生恐惧。当独居老年人发生重大事件或事故时,媒体也会大肆报道老年人的孤立和孤独的社会焦点问题。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独居老年人都感到孤独。独自死去并数日后才被发现的“孤独死”的新闻,可能使许多人感到害怕。然而仔细考虑数日后才被发现意味着直到临终前都很健康。在日本已经获得照护认定的老年人几乎毫无例外的与某种福祉服务相连。由于日常照护服务持续支持和服务改善,一旦身体不适就会立即被送到医院或照护机构,因此孤独死几乎是可以避免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独自死实际上也是实现了一种理想生活方式(除了自杀等特例外)。说明没有卧床不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都保持活力,过着充实的生活,然后安详地进入永眠,这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死亡方式。

四,学会享受独自生活---延缓认知症的深层次原因

高龄老人都有“不想患上认知症”的意识,但是研究接触一些独居生活的认知症患者后,发现独居的人更不容易出现认知症症状。这是因为独居生活,每天都要全神贯注地过日子。独居老人受到每天做饭、吃饭、洗碗。倒垃圾、洗衣服、打扫卫生和购物等家务事需求的驱使,更预防能给大脑和身体带来良好的刺激。享受独居生活是最好的延缓预防认知症的方式。虽然许多人认为“患上认知症后就不能独自生活了”,但奇怪的是研究表明,患上认知症后为了生存的防御反应会增强。因此,即使没有动力他们也会去购物,肚子饿了就会做饭,好像大脑很清楚“不购物、不做饭就会死”的事实。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无法进行计算,可能无法购物”而感到担忧,但这也是多余的担忧。患上认知症后,为了保护自己更倾向于以更安全的方式行为。由于害怕计算错误,也害怕被店员责备,所以在商店里,他们会先付现金。由于几乎所有购物都用纸币支付,钱包就会变得满是零钱。然而,这表明他们在巧妙地购物。

虽然并不是强烈推荐独居生活。有些人觉得与家人在一起很幸福,而又有些人喜欢独处。又有些人因配偶去世而独居。人各有不同,各有优点。然而,除非决定入住养老院等,否则随着年龄增长,子女离巢,父母或配偶去世,独居的可能性会增加。对于对孤独感到强烈的人来说,逐渐学会享受孤独可能是个好选择。与其因为持续的焦虑而感到紧张,不如提前练习一下。例如,尝试独自旅行或者在短租公寓生活一段时间,实际体验一下担心的事情到底有多大程度,就会发现“一个人也挺好玩的,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尝试也是认知能力和心理优势增强的过程。因此,独自的旅居实践是减轻持续焦虑和增加心理优势,逐渐学会适应享受老后独自生活的最佳方法。

杨金宇 编译  初稿(健康界): 2024.2.8

参考资料 :

日本东洋经济 2024年1月5日 和田 秀樹ロ精神科医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认知症,抑郁症,健康,老年,心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