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差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患者死亡的一大类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标志,及时发现是进行一级预防的必要条件。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有1/3的人有睡眠障碍,而我国有各种睡眠障碍的人更是高达38.2%。随着年龄的增长,夜间睡眠中断和动脉粥样硬化都会悄然而至,已有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联系。
研究对象
基于PCCDX,选取城市人口基线数据研究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PCCDX建立于2019年7月—2021年9月,为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第一阶段分别选取新疆北部 (北疆)地区乌鲁木齐市和南疆地区库尔勒市各1个固定社区作为调查点;第二阶段根据两地常住人口数,按比例确定每个社区样本量后,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每个社区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调查。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年龄 35~75岁。② 既往无冠心病且未发生脑血管事件。③ 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 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⑤ 根据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项目组公开的风险评估计算方法,心脑血管病10年风险<10%的中、低危人群。
研究方法
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心血管代谢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Stata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CIMT增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 (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研究睡眠质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斑块形成的剂量反应关系,在25%、50%、75%和95%处设置4节点,选择OR≈1处作为参考值,即PSQI=7分。均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将研究对象分为CIMT增厚/斑块组(732人)和颈动脉内膜无增厚组(796人)。
如表1所示,与颈动脉内膜无增厚组相比,CIMT增厚/斑块组的男性比例高(40.9% vs 49.0%,P=0.001),年龄较大[(46.±7.9)岁vs(52.4±7.4)岁,P=0.000],受教育水平较低(85.4% vs 76.2%,P=0.000),BMI水平略高[(24.9±3.5)kg/m2 vs(25.3±3.4)kg/m2,P=0.022]。
腹型肥胖比例较高(44.3% vs49.3%,P=0.049),糖尿病患病率(2.5% vs 5.5%,P=0.003),血压升高比例较高(41.4% vs 51.5%,P=0.000)。相对无增厚组,CIMT增厚/斑块组的LDLC、TAG和TC水平高,吸烟比例高,药物整体使用率包括降压药和降糖药使用率均高 (均P<0.05);CIMT增厚/斑块组PSQI睡眠评分较高[(7.06±2.13)分vs(7.43±2.51)分,P=0.001],睡眠质量较差的比例较高(6.5% vs 12.1%,P=0.001),膳食多样性评分略高(P=0.010)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脑血管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腹型肥胖、BMI、膳食多样性、LDL-C、TAG、TC、吸烟情况、糖尿病、血压升高和受教育程度,结果(表2)提示睡眠质量差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的OR(adjusted OR,aOR)=1.22,95%CI 1.001~1.492,P=0.040]。
采用RCS模型分析PSQI与心脑血管疾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图1A为校正了年龄和性别,未进行其他混杂因素校正的模型;图1B为校正了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吸烟、饮酒、LDL-C、TAG、TC、膳食多样性、BMI、糖尿病和腹型肥胖的多变量模型。
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校正变量,PSQI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低危人群中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即睡眠质量越差,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越高。
结论
在心脑血管发病的中、低危人群中,虽然传统的代谢性危险因素水平较低,但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且睡眠质量差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提示在中、低风险人群中也要提倡早期控制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且改善睡眠质量有望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国盛医学微流控HDL亚组分检测平台是全球首个获批注册证且适用于临床的微流控产品,重复性好、结果精准、方便快捷。HDL亚组分检测有助于排除心血管疾病的隐性风险,通过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它比常规血脂检测,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提高28%左右,同时能够用于早期的干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辅助药物的选择及疗效的监测,也是有很好的效果,在未来HDL亚组分他是最有希望在临床治疗应用。
参考文献
1.赵 倩,王 颖,谢依热·哈木拉提,古丽洁合热·吐尔逊,李晓梅,杨毅宁;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低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Vol.43 No.11 Nov. 202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