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男士脊索瘤,福教授鼻内镜下手术全切
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有潜在转移性和较强局部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常因手术切除不彻底而致术后复发,严重者引起死亡。
脊索瘤因来源于脊索组织而几乎均位于中轴骨,其中以颅底部(25%~35%)和骶尾部(50%~60%)最为好发,多数病变位于中线区域。
脊索瘤主要由空泡化的液滴状细胞和粘液基质组成,在不同的病变中两者的比例变化较大,多数肿瘤还伴有软骨组织和钙化灶
病理分型:经典型脊索瘤、软骨样脊索瘤
骶尾部脊索瘤约占骶骨肿瘤的40%,多为中心性生长,常侵犯数个椎体,以第4、5骶椎受累最为常见。椎间盘破坏不明显或有残留时,肿瘤可呈分节状,部分肿瘤范围广泛,椎间盘可被彻底破坏,各椎体肿瘤融为一体。骶尾部脊索瘤的软组织肿块多向前发展,形成盆腔内巨大包块,向后侵犯的程度相对较小,可侵及椎管内硬膜外腔,推压、包绕硬膜囊和神经根,即使侵犯椎板等结构,局部也很少形成较大的软组织包块。
脊索瘤起源于骨内,除有骨质破坏外,常形成软组织包块,后者多呈分叶状,因有假性包膜,边界比较清楚。
病情回顾:
一名40岁脊索瘤男士,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既往无病史,颈痛病史2年。
治疗过程:
福教授术中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监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术后肿瘤大小情况。在双鼻孔入路,鼻内窥镜下以30度和45度角行。随后,制作一个心形皮瓣,钻取斜坡以暴露病变。在初始减压后,轻轻钻取C1环以到达齿状突内及周围的肿瘤,并进行完整切除。术后核磁显示了用于闭合瘤腔的脂肪移植物,没有肿瘤残留。术后MRI显示完成了肿瘤全切除。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病理检查显示为典型脊索瘤。
福教授为其经鼻神经内镜全切除后,无神经功能缺损,无肿瘤残余,无其他并发症,这对于术后长期生存效果有极大意义。目前,他正在接受后续的质子放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