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患者患病后可出现肌肉强直、动作缓慢、静止性震颤、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凋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中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肝X受体β(LXRβ)、人帕金森蛋白7(PARK7)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物是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方案,第一考虑多巴胺制剂,但单独用药疗效欠佳。普拉克索作为新一代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直接对多巴胺受体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调节患者运动功能。近年来大量报道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有助于提高脑能量代谢,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效应。因此,本研究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联合用药对血清YKL-40、LXRβ、PARK7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组均给予多巴丝肼片,初始剂量0.125 g,3次/d,根据症状变化情况逐渐调整剂量,每天不超过0.75 g。对照组联合普拉克索,初始剂量每天0.375 mg,分3次,根据症状变化情况逐渐调整剂量,每天不超过0.75 mg,连续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取10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检测临床疗效、YKL-40、LXRβ、PARK7、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
结果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YKL-40、LXRβ、PARK7水平
治疗后,2组YKL-40、PARK7水平降低(P<0.05),LXRβ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3. UPDRS评分
治疗后,2组UPDRS Ⅰ~Ⅲ评分及总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4. Hoehn-Yahr分期
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治疗前,2组Hoehn-Yahr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5.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期间,2组均无血液、淋巴系统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余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讨论
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2%,目前大多认为该疾病和炎症反应、神经细胞的凋亡等相关。其中,YKL-40可大量表达于巨噬细胞,具有促进细胞趋化、迁移、粘附、加重炎症反应等作用,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有大量表达,参与认知功能损伤;LXRβ在机体神经发育、炎症反应、脂质代谢中均有重要参与,其缺失或表达量降低可明显加重神经退行性病变程度,故使用相关激动剂在预防该疾病中有重要价值,可调节其行为、认知障碍;PARK7表达和帕金森病早期发作有密切联系,主要发挥抗氧化应激、蛋白水解酶作用,而且它随着疾病加重可借助氧化应激途径发生活化,出现大量表达。 银杏内酯注射液主要成分包括银杏内酯A、B、C,白果内酯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脉等疗效,黄建等指出,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内酯B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可拮抗帕金森病小鼠右旋谷氨酸兴奋毒性,调节神经功能。
本研究发现,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后血清YKL-40、LXRβ、PARK7水平改善程度较单用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对照组)更优异,可能是由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并可保护星形胶质细胞,从而减少机体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大量表达,缓解神经元损伤;临床疗效、UPDRS评分、Hoehn-Yahr分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进一步显示出其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可有效调节帕金森病患者血清YKL-40、LXRβ、PARK7水平,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文献来源:
陈媛, 林尤斌, 桂树虹,等.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和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 2020, v.42(05):102-10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