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菲妥单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如何
黎明破晓,曙光已至。近日,淋巴瘤创新药物格菲妥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成人患者。
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对R/R DLBCL患者进行固定周期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在华获批上市,标志着中国淋巴瘤治疗开始迈入双抗治疗新时代。格菲妥单抗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进行固定周期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是一种新型的2:1结构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主要用于治疗表达CD20的B细胞淋巴瘤。
NP30179研究表明,接受格菲妥单抗固定持续时间治疗的R/R DLBCL患者可获得持久缓解,完全缓解(CR)达40%,客观缓解率(ORR)达52%,且中位CR持续时间为26.9个月。在安全性方面,格菲妥单抗较其他T细胞疗法不良事件相似,但安全性更好,且延长随访并未发现新发的严重不良事件。
在淋巴瘤领域,“治愈”一词就像是在暗影中透露的微光,催促着人们踏上未知的旅途,追光前行。由于治疗标准尚未统一,R/R DLBCL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需求,是临床研究的难点问题。
中国淋巴瘤患者总体5年总生存期(OS)仅为38.3%,而R/R 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更加不容乐观,75-80%的R/R DLBCL患者正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T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为血液肿瘤带来了新出路,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热门的CAR-T细胞疗法,T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双特异性抗体,其表现也十分亮眼。近日获批的格菲妥单抗是一种新型IgG1样全人源化CD20×CD3双抗。不同于以往常见的1:1结构双抗,这种2:1独特结构(2个CD20结合域和1个CD3结合域)赋予其更强的B细胞抓取能力和作用效力,尤其是针对DLBCL这类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肿瘤,能以更低的抗体浓度起到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和裂解作用,调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更好地杀伤肿瘤。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进口博览会平台上,格菲妥单抗通过分子实物形态首次公之于众,向公众展示了创新的双抗设计理念如何靶向两个靶点,进一步提高药物的有效率和安全性。
在DLBCL的后线治疗中,常规免疫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已十分有限:三线及四线接受免疫化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仅7.7个月和4.4个月,仅有6.3%-9.4%患者可达到完全缓解(CR)1,生存预后堪忧。改善R/R患者的预后是DLBCL治疗亟需攻破的难题,尤其对于经二线治疗后的R/R DLBCL患者来说,一旦再次复发,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其它立即可用的疗法。
此次格菲妥单抗在中国获批主要是基于NP30179研究的关键II期扩展队列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II期阶段的入组患者在接受奥妥珠单抗预处理后,根据阶梯剂量递增策略接受12个周期(约8.3个月)格菲妥单抗治疗。其最新数据已在2023 EHA、ASCO、ICML三大血液领域盛会上重磅公布:
中位随访18.2个月,IRC评估的CR率远远超出传统方案,高达40%,ORR为52%。截至随访结束,大多数患者(68%)维持CR状态,中位CR持续时间(DoCR)为26.9个月,不论患者何时达到CR,18个月后约70%患者仍处于缓解状态2。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64%,绝大多数CRS事件为1级或2级,不良反应均可控。
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双抗等创新手段逐步逐渐走向临床,DLBCL患者有望迎来从一线到后线各阶段的全面保障。对于R/R DLBCL,现有治疗对于患者的覆盖面尚有较大局限,新一代双抗药物格菲妥单抗凭借起效快、缓解率高等优势,将有力突破R/R DLBCL治疗困境。
此次格菲妥单抗在中国获批同时也基于GLOSHINE研究,这是一项中国人群开展的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IRC评估的ORR和CR率分别为67%和52%,中位CR持续时间为14.4个月,中位PFS为8.6个月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