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瑛:多元化、标准化、业态融合 打造复合型陪诊健康服务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慌张:为什么不舒服呢?要不要去医院检查看看?我该挂什么号呢?万一挂错号了怎么办?等到了医院就诊的时候,就会发现,看病太难了!从网上预约挂号,到现场提前机器取号,到排队等待治疗,到医生问诊开检查,到缴费检查等待结果,最后到复诊开药,整个流程复杂又繁琐,再加上医院的结构布局比较杂乱,跑上跑下耽误时间,最终可能会在医院呆上一整天。对此,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主任陈坤瑛提到,对于国家为人民提供的医疗资源和医保政策,很多人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补充医疗就诊系统的短板。
重视诊前规划 打造复合型陪诊健康服务模式
如何补充医疗就诊系统的短板,陈坤瑛主任提到了一个词——诊前规划。具体来说,诊前规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患者信息的收集,在诊前阶段,患者需要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就诊目的和病情描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二是医生准备,医生在诊前也需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如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病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接下来的诊疗工作做好准备;三是特殊检查和检验,在诊前阶段,一些特殊检查和检验也可能进行,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以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四是沟通和安抚,通过诊前规划,医生可以提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做好沟通和安抚工作,为接下来的诊疗工作打下基础。
诊前规划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也可以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提高诊疗效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诊前规划的重要性。
很多人会问,患者自己该如何做好诊前规划呢?专业的事当然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陪诊员,就是能够帮助患者做好诊前规划的专业人士。对于专业的陪诊平台来说,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的是一种复合型的陪诊健康服务,是包括诊前规划、陪伴就诊和诊后记录、反馈等的全面服务模式。
以陪诊填补护理缺口 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补齐护理短板、弱项方面,提出“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陈坤瑛主任认为,陪诊服务可以填补护理缺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内患者生活护理水平总体偏低,护工护理能力不足,专业素养差,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化复合型的陪诊服务应运而生,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陪诊服务包括陪同患者进行各项检查、诊断、治疗、手术等医疗活动,以及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等服务。专业性复合型陪诊服务具有专业性强、服务贴心、效率高、风险低等优势,通过陪诊服务,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并且缓解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
因此,陪诊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填补护理缺口,提高医疗质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