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八旬老翁命悬一线,微创二尖瓣钳夹术点亮“心希望”

2024-01-22 17:14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我院最先在华南地区独立开展TEER手术,并成为国内技术和手术数量领先的中心之一,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心希望”。

“我一度陷入绝望,当地医生也觉得希望渺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生却从未放弃我,非常感谢你们团队救了我!没想到我八十多岁了还能手术,而且还恢复得这么快,连我自己都觉得很吃惊!”八旬老人多年受心脏疾病折磨,二尖瓣病变非常严重,同时合并多种合并症,命悬一线。一个多月前,在我院CCU团队的努力下,为患者赢得手术的时机。直到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手术上台前病人的病情还急性加重,多种并发症齐发,幸得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临危不乱,给了患者新的希望。昨日回院随访,患者及其家属专程过来答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救命之恩。

55731705101353831

患者给专家送锦旗

病情危急,CCU团队为生命而战

81岁的黄老先生饱受心脏疾病的折磨,近半年症状尤其明显,平常慢走也会有明显气喘,后病情进一步恶化,夜间甚至无法平躺睡觉,反复因为心衰在当地医院住院,病情不断反复并加重。黄老的病情关键在于,其心脏二尖瓣病变已非常严重,为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大量的血液反流令心脏不堪重负,而且还合并有多种疾病。

2023年底,为寻求二尖瓣脱垂的处理方案,黄老来到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黄老入院时,心衰症状已相当严重,心率达到130次/分,无法平卧,还伴有发热及肺部感染。经过细致、综合的评估,发现黄老除了二尖瓣的问题以外,还合并冠心病、慢性肾脏病、肺气肿等多种合并症。面对复杂的病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及副主任周淑娴教授等专家带领CCU团队针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黄老的症状终于有所缓解,在团队的护航下迎来了宝贵的手术机会。

然而,治疗并未就此结束,王景峰教授组织并主持院内多学科会诊,认为手术才是解决二尖瓣问题唯一的治疗方式,考虑到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外科换瓣手术的风险,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微创二尖瓣钳夹术(TEER)进行手术。

挑战与希望并存,TEER手术显神通

手术由我院副院长陈样新教授及周淑娴教授、麦憬霆副教授、邱琼副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二尖瓣团队完成。由于患者心脏功能储备极差,在从病房到手术室,手术准备过程中,患者即出现气促、血氧下降等情况,手术团队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衰发作,其心血管系统已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给予药物治疗,适当稳定后,陈样新教授果断决定继续手术,不再拖延。

由于患者常年还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其右房、左房、左室都明显增大、瓣环上有明显钙化、后叶明显脱垂并有小腱索断裂,导致反流面积宽,反流量大,手术的难度超乎想象。陈样新教授团队通过高超的技艺,最后仅通过植入一枚夹子就完美地解决了患者的二尖瓣关闭不全问题,让反流几乎消失。

术后黄老先生恢复良好,气促改善明显,饮食、睡眠方面均有了很大得进步,平日生活逐步恢复自理。超声复查报告结果明确显示,少量二尖瓣反流,心脏大小明显缩小,射血能力显著提高,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黄老每次见到查房的医生都会竖起大拇指,“多亏你们诊断及时、明确,才将我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45961705101354262

出院前黄老先生与医护团队合影

以简驭繁,TEER点亮生命之光

周淑娴教授解释,二尖瓣反流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如果将人的心脏比作一间房子,二尖瓣即是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大门。正常情况下,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二尖瓣反流则是“大门”闭合时关闭不严有缝隙,造成了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回流至左心房,逐步引起心慌、气促、肢体浮肿、胃口差等心衰症状。TEER技术通过一枚小夹子夹住“大门”的缝隙,既能使“大门”正常打开,又能保证“大门”关闭时没有缝隙,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

97901705101354685

专家接受采访

据悉,我院最先在华南地区独立开展TEER手术,并成为国内技术和手术数量领先的中心之一,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心希望”。陈样新教授介绍,二尖瓣钳夹术使用特制的二尖瓣钳夹器,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通过外周静脉将器械送入心脏,夹住二尖瓣瓣叶,从而减少二尖瓣反流。操作过程中,心脏正常搏动,无需体外心肺循环支持,创伤极小,患者恢复也可以比较快。从国外及国内各中心的数据来看,手术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且能够长时间维持。对于像黄老先生这样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复杂患者或者高龄、体弱、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TEER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手段。

专家简介

78871705101355052

王景峰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首届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等。主持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10余篇,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40年,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危重症心血管病的诊治和心血管介入手术。  

46801705101355189

陈样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我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家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一届中青年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青年编委,《World J Hypertension》编委。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多项省部级项目,从事心脏重构和血管稳态的研究。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23681705101355351

周淑娴

教授,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联盟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心血管内科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包括各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希浦系统起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皮下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心力衰竭心室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CRTD)的植入,起搏器导线拔除术,开展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治疗。   致力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机理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本专业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30余篇,包括PACE 、Europace等。

责编:黄睿、林泽锋

初审:林伟吟、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

审核发布:古小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二尖瓣反流,心血管,起搏器,微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