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叶胶质瘤能全切吗?
岛叶胶质瘤切除具挑战性。肿瘤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扩大切除范围,可增加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早期、积极手术切除岛叶低级别胶质瘤可控制癫痫、取得良好预后。对岛叶高级别胶质瘤,扩大切除范围可以提高总生存率,切除范围达80%以上可能对新发和复发胶质瘤都有显著的疗效。因此,在安全范围内最大程度切除岛叶胶质瘤是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
1. 岛叶解剖:岛叶类似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位于外侧裂深部,由额叶、颞叶和顶叶覆盖。岛叶由大脑中动脉(MCA)M2段发出的岛叶皮质支供血,通过外侧静脉网至浅表静脉回流。岛叶功能与边缘系统、感觉和认知模式相关。岛叶前部-腹侧皮质连接杏仁核、扣带回皮质和眶额皮质,在情感和嗅觉功能中发挥作用。背侧新皮质参与感觉功能,接收大量丘脑和皮质感觉传入,在味觉、体感和副感觉传递中发挥作用。此外,本体感觉,如饥饿、疼痛、口渴等的丘脑传入纤维也分布到岛叶内;岛叶参与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和语言处理等。在优势半球,岛叶周边脑叶的语言网络覆盖于岛叶皮质;钩状束和额叶枕下束延伸至岛叶皮质下更深的区域。岛叶内侧是基底神经节和内囊,以及穿过纹状体的动脉。MCA M2段的短穿支供应岛叶,M2长穿支穿过岛叶到达放射冠,供应皮质脊髓束。
基于解剖学的岛叶胶质瘤Berger-Sanai分类法将岛叶分为四个区域,前后由一条平分Monro孔的线分界,上下由外侧裂为界(图1)。侧裂周边语言网络分布在I-III区(Zones I-III);II区(Zone II)是初级运动、感觉区域;III区(Zone III)是Heschl’s 回;IV区(Zone IV)是深纹状体动脉区域。这些分区有助于判断切除范围和并发症。
2. 手术入路:主要入路有两种:经侧裂入路:可完全暴露岛叶,尤其对切除I、IV区的前岛叶胶质瘤,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保留优势半球的额颞盖,将语言功能损伤风险降至最低,但是侧裂后部的分离较困难。
经皮质入路:通过该入路,对于局限性岛叶胶质瘤可进行清醒麻醉下语言区定位;皮质下电刺激识别肿瘤内侧面的内囊。对于体积较大的胶质瘤,可通过非功能皮质多处皮质切口切除肿瘤,从而保留皮质功能和岛叶皮质上的重要血管。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可以识别与语言功能相关的重要白质纤维束,如弓状束和额枕下束。
病史摘要:Z老师,近1年来出现反复右臂的感觉麻木障碍,有时甚至放射延伸至右半部面部,并出现了语音障碍,单词识别困难,伴有疲劳和精神不振,严重影响了工作。后就诊医院检查发现岛叶占位,考虑岛叶肿瘤引起的反复癫痫发作。由于该位置紧靠功能区,术后发生瘫痪、认知障碍等风险极大,四处求医不得,终获巴特朗菲教授安全全切。
术前术后影像资料:
图:术前MR显示岛叶占位,直径约为4 cm,紧邻重要脑功能区,包绕左岛叶的大部分,并在背侧延伸至岛叶的后部。术后MR显示肿瘤全切,无脑出血、水肿等正常脑组织损伤。
术后情况:术后当天即拔除气管插管,可完全自主呼吸。术后第3天,患者能独立下床、少量活动,能自行康复锻炼,无癫痫发作,无构音障碍,无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无呼吸抑制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4天,出院,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全身状态好,无肢体无力、感觉麻木等问题。
总之,岛叶胶质瘤的手术策略取决于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和临床等各种因素,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是手术首要目标。手术技巧的掌握与术中辅助技术的结合可以优化手术方案。总体来说,治疗岛叶胶质瘤需要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策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