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好医生黄丽素 “以真心换真心、以专业换信任” “打造一个不感染的感染科”
“把患者当家里人,以真心换真心”
“时间久了,大家就成了朋友,成了亲人”
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看上去很年轻,但已经从事医疗工作近20年。前段时间,她在由都市快报举办的第三届“浙江有温度的好医生”评选活动中,以高票当选为全省66名有温度的好医生之一。
作为80后医生,黄丽素备受家长们的欢迎和信任,尽管她还不算是家长眼中的老专家。诊间里,她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其中很多人都是特意为了求助黄丽素而来。
“打造一个不感染的感染科”
感染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听到“感染”二字,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传染。有些人刚开始来到感染科诊间时甚至会感到困惑,他们问:“感染科也治非传染病?”或者担心在感染科就诊是否会被其他人传染。
“其实很多人对我们科室有误解。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打造一个不“感染”的感染科,因为我们足够了解病原,所以我们按照感染强弱把病区相对划分。感染科是安全的。”黄丽素表示。对于传染性疾病严格单病种单病房管理,花费护士转床、空床率高影响收入,经常一个腮腺炎一个人住一个房间旁边两个床位留空,但是为了患者,我们坚持住了。“感染科的交叉感染率低于1%,还在努力做得更好。”
“给疑难感染打开通道”
感染科一直是垃圾桶科室,没有搞清楚的、定位定性不明确的病人,也就是待查的病人,感染科往往是唯一的选择,比如发热待查、肝脾肿大待查,病情复杂棘手,风险也高,住院时间也长。
为此,黄丽素做了三件事,一是对收不进来的急诊急救患者敞开大门、对重症PICU转出患者永远敞开大门,二是因为复杂病人多,即使周末,病房主治排班保证医疗安全,三是周末门诊常开放,每个星期天的上午就是黄丽素雷打不动的门诊时间,让外地挂不到号的疑难病人开放加号。
黄丽素收到的感谢信
“我的门诊几乎都是外地来的,省外来的不在少数。”比如这位患者,9岁的鹏鹏(化名)因为持续发热和腹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
得了死亡率高达60%的疾病
从上海专程赶到杭州找黄主任
转危为安后孩子送上亲手绘制的中秋贺卡
EB病毒属于4型疱疹病毒,绝大多数成人都有病毒抗体,通常是通过口水、飞沫传播,因此俗称“亲吻病”,但多数为无症状感染。初次症状性感染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功能异常等,预后大多良好,一般1-2周左右症状就能缓解。
经过当地医院的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后,鹏鹏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使他的家人误以为他已经康复,没有再进行规律的随访。然而,半年后,鹏鹏出现了乏力和食欲不振的症状,他的家人再次带他去医院。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鹏鹏的肝功能明显异常(谷丙转氨酶900U/L),同时血浆中EBV的DNA检查也呈阳性。常规的抗病毒和保肝治疗效果不佳,谷丙转氨酶甚至一度上升至1700U/L。为了找出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医生为鹏鹏进行了肝脏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炎伴胆小管损伤(EBER阳性)。考虑到鹏鹏肝脏的EBV感染可能是一年前肠道感染的继发病变,鹏鹏被确诊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鹏鹏一家面临着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考虑到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向他们建议前往位于杭州的浙大儿院,寻求这一领域更为专业的黄丽素主任的帮助。次日,鹏鹏和他的母亲赶到了浙大儿院感染科。
黄丽素介绍,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是一种由EBV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展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甚至可能最终转化为EBV相关淋巴瘤。这种疾病通常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约有一半的患儿在患病4~5年后死亡。
了解鹏鹏的病情后,浙大儿院感染科立即召集了多学科的专家进行了联合会诊和讨论,并制定了相应的诊疗方案。经过充分考虑,他们决定在合适的时机为鹏鹏进行移植前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鹏鹏在血液肿瘤内科的专业团队管理下成功接受了移植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鹏鹏已经出院回家,并正在逐渐减少药物的使用。
鹏鹏的妈妈看着能够跑跳玩耍的儿子,感激地说:“很感谢黄主任和她的团队,要不是她,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为了表达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每次回浙大儿院进行随访时,鹏鹏的妈妈都会带着他回到感染科病房,看望曾经将他从死亡线上救回的医护人员。
小患者送的中秋贺卡
现在每周都有2-3个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从全国各地来找黄主任。黄丽素主任表示:“无论疾病程度如何,患者们大老远的过来,是因为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尽全力收治,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病人就是家人”
鹏鹏,只是黄丽素主任救治过的千千万万患者中的其中一个,其他得到过治疗的患者也一直和她保持着联系。用黄主任的话来说,很多老病人看着看着就成了朋友。翻看黄丽素主任的手机通讯录,会发现列表里有着上百个备注为某某妈妈的人。每逢节假日,她的手机都会收到很多祝福消息,“黄医生,新年好,淇淇恢复得很好,祝您新年快乐。”“黄阿姨,谢谢你,祝你节日快乐。”这是淇淇妈妈发来的,这是朵朵妈妈发来的,这是……
“我这辈子没有碰到过医疗事故,纠纷投诉也很少。做了六七年科主任,我发现医生和患者如果有矛盾,大部分是沟通不畅。医生面临很多选择,当我有选择困难时,我经常会换位思考如果这个疾病是我的家人,我会怎么样。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心,最后病人都能处成家里人。”黄丽素说这是她从医以来一直秉持的目标和理念。
黄丽素: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临床百人”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脑膜炎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儿童反复感染、发热待查、EB病毒感染、结核病、儿童抗生素应用、复杂疑难感染、细菌性脑膜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